第五十章 自由暢想的科舉會考(1 / 2)

明天就是是科舉會考的日子,將會在禮部貢院如期舉行,這些舉人是從各省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挺到京城的,個個風塵仆仆的趕到京城來參加會考,霎時京城的大小客棧都人滿為患,這些舉人中的年齡可謂是參差不齊,有弱冠的少年,而立之年的中年人,還有就是白發徐徐的老人,這些老人大都一生在科舉的路上所奮鬥,個個可謂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談起科舉考試可謂神采飛揚,好像今年的狀元非他莫屬,自己熬了這麼多年是該熬到頭了吧,自己從明朝末期考到清朝,也算是矢誌不渝一種表現吧。

在新陽客棧裏,有幾位中年文士在談論此次的科舉會試。

一中年文士向一身形微胖,留有一撮小胡須的文士說道,“梨州兄,你怎麼也來趕科舉的趟啊?”那微胖的文士姓黃名宗羲,字梨洲,浙江餘姚人士。他是當世大儒,明亡之後,心傷國變,曾誓不出仕,所以挖苦他的那文士才這麼問道。那中年文士姓湯名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是程朱理學的狂熱發燒友。

“嗬嗬,孔伯兄說笑了,我是說過這話,那是滿洲韃子太欺負人,對我漢人視為玩物,所以我不屑與之為官。”黃宗羲絲毫沒有生氣的樣子,因為他本是性格豪爽之人,所以說話不曾顧忌。

“望梨州兄注意措辭,小心隔牆有耳,你這滿口滿洲韃子的叫著,小心自己的腦袋啊。”湯斌聽到黃宗羲叫著滿洲韃子,頓時嚇了一跳,自己可是滿清的順民,自己是來求官的,可不要和他一起掉了腦袋啊,於是小心翼翼的提醒道,“梨州兄難道忘記了當年的明史案嗎?”

“哎……”想到當年的明史案,不僅黃宗羲,在座的其他幾位文者都不禁唏噓不已,是啊,明史一案,牽連甚大,無辜死者更是大,此乃滿清之第一大文字冤案啊。

“梨州兄切莫傷心,過去的這麼多年,皇上以昭告天下,為明史案的冤者平反,明史案主要是由鼇拜一手策劃的,那是當今聖上還幼小,但是自從皇上抓捕鼇拜親政以後,他所頒布的措施卻不失是一位明君,他的以民為本,不正是你我所畢生致力追求的嗎?”開導黃宗羲的這個又高又瘦的文者乃顧炎武是也,字忠清,江蘇昆山人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譯之語錄中,這曾激勵過多少有誌之士。

“是的,忠清兄,這也是我等為何出仕的原因,當今聖上頒布的鼓勵經商,分給農民土地的政策,確實是振興我華夏的重要舉措,的確體現出了以民為本的思想,隻不過,不知是哪位學者能如此說動皇上做此舉的,因為當今皇上才是弱冠之年而已,不可能如此大義,這也是我此行的目的,一定要見識一下這個淵博的學者。”一直以來他們都以為皇上身邊定有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儒。

“梨州兄所言甚是,隻不過我們此次出仕不知是對是錯,如果是虎口,咱們可就無路可走了。”顧炎武期待的眼神中不禁劃過一絲擔憂,他還看不清朝廷此舉是否是招攬天下文士的跳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