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你們從哪裏去找他們?他們在暗,官府在明?”
“這……”他們顯然沒有想到,都不知如何對答。
“那朕再問你們,明朝為什麼會亡?李自成又是如何起義成功?”
“那是明朝氣數已盡,貪官汙厲魚肉百姓,百姓不能無法生存。”一直沒有說話的巴泰卻一針見血的切中了要點。
“巴愛卿說的很有道理。”林子雲讚許的朝巴泰點了點頭說道,“百姓為什麼會反?因為他們都沒東西吃,沒地方住了,餓死也是死,反了也是死,所以他們選擇了反。”林子雲沒有停頓繼續說道,“百姓隻有安居樂業,他們才會忘記前朝,做大清的子民,那些反清組織也就翻不起什麼大浪!”林子雲說完這段話,眼神中滿是堅毅。
“皇上聖明。”
“可是如何才能滿足百姓的希望呢?巴愛卿,你說說看。”當林子雲聽到巴泰的那段話以後,就已經高看了他幾分。
“輕徭薄稅。”巴泰簡單明了的回答道。
“但朕覺得還不夠。”林子雲突然說道。“其實百姓要的並不多,一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林子雲的這番話讓他們很是驚訝,皇上小小年紀,幾乎很少出宮,卻知道百姓想什麼?而且把問題分析的這麼透徹。
“所以朕覺得,要以民為本,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所以朕覺得百姓的要求既然這麼簡單,那就滿足他們。“
“皇上的意思是分給百姓土地?”索額圖首先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於是驚異的說道。這也難怪,在封建鼎盛時期的清朝,林子雲的這番話給封建主義的堅實擁護者索額圖來說無疑是很大打擊,農民分發土地,可哪裏來的土地?當然是從那些地主那裏分。
“不錯,朕是這麼想的。”
“可是農民中的土地都是大清的土地,怎麼能成為農民的私有財產?”
“那朕問你,他們是大清的子民嗎?”
“當然是。”
“那大清的子民種著大清的土地,有什麼問題嗎?”林子雲反問道。
“話是這麼說,可是皇上,那些地主士族肯定會反對的。”
“朕會給他們補償的。”
“可是……”索額圖和圖海準備堅決反對,但是被林子雲打斷了。
“朕已經決定了,這件事就交給巴泰了。”林子雲毋庸置疑的說道。
“臣遵旨。”巴泰恭敬的說道。
以後的幾天裏,巴泰在林子雲的授意下頒布了詔令,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歸農民自己所有,詔令還有一項措施就是鼓勵經商。此令一發,立刻引起了朝野的喧嘩,朝中絕大多數大臣都極力反對,但是林子雲卻視而不見,這項措施在短期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士大族封建地主階層都極為不滿,政策也實施的很緩慢,但取得的成就卻不容小覷,林子雲贏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