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圍城》中方鴻漸的人物形象
交叉·前沿
作者:淩玲
【摘要】方鴻漸是《圍城》作品中的主人公,貫穿於小說情節發展的始終,分析其人物形象能夠更好地把握這部小說作品的深刻內涵。作品中的方鴻漸在生活上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且不斷地被困於自己的人生“圍城”之中,究其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麵,主觀原因主要在於方鴻漸自身的性格特點,客觀原因主要在於社會環境所造就。最後,筆者闡釋了方鴻漸這一人物形象在當代對於知識分子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圍城;方鴻漸;人物形象
小說能否取得成功,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於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人物的形象傾注了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於某一社會現象的認識,所以對於典型人物形象的解讀能夠更好地把握文學作品的主旨內容。解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必須忠實於文學作品的文本,而不能隨意引申和延展,否則將失去應有的意義。下麵就讓我們在《圍城》中來“認識”方鴻漸吧。
一、生活中的失敗者
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出身於江南某縣紳士家庭,由父母包辦婚姻,本欲與從未見過麵的未婚妻結婚,然而幸運的是,其未婚妻卻因病早逝了。然而,他的“準嶽父”出錢將他送去歐洲留學。在國外學習期間,方鴻漸在四年間換了三所大學,而且不斷改變學習的專業,最終均沒能獲得畢業證書。然而,迫於家裏的壓力,臨近回國時,花錢買了一張虛假的博士文憑。在抗戰即將爆發之際,方鴻漸帶著這張假文憑坐船回國。小說故事由此展開。
回國後的方鴻漸不管是在情場上、事業上還是在家庭生活關係的處理上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在情場上,方鴻漸首先是與回國同船的鮑小姐玩曖昧,然而後來發現鮑小姐不過是因為旅途的寂寞才與自己走得近,後來對待自己的態度完全不同,這才明白自己被戲弄了。回到國內後,他熱烈追求唐曉芙,但卻沒能如自己所願。無奈的是,自己並不喜歡的蘇小姐卻對他愛慕不已,並竭力追求他,而最後他卻選擇與孫柔嘉結婚。其實,之所以如此選擇,原因在於事業的失敗使他希望在感情上尋找依靠,而這也為之後的感情不和埋下了伏筆。方鴻漸在情場上輸的最為徹底的當體現在唐曉芙和蘇小姐二人感情爭鬥的漩渦中——“昨天給情人甩了,今天給丈人攆了,失戀繼以失業。”[1]在此情況下,方鴻漸不得已隻好離開上海,前往湖南鄉下的三閭大學。三閭大學曾經是方鴻漸非常向往的地方,本以為清淨的校園能夠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施展他的才華。可事實再一次無情地打擊了他。在他看來,這裏的人們都是“無毛兩足動物”,大家拉幫結派、爾虞我詐,相互拆台、明爭暗鬥,在這種氛圍中,軟弱而又沒有任何後台的方鴻漸顯得手足無措,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事業上陷入了無奈。情場失意,事業無成,於是方鴻漸希望在家庭中尋找一絲慰藉。然而,在家庭關係中,卻也讓他倍感痛苦。方鴻漸一結婚,就進入了一個“金漆的鳥籠”。親戚們看不起他,太太又不停地在耳邊嘮叨、吵鬧。家庭矛盾使其陷入了無盡地苦惱之中。
我們可以發現,方鴻漸在生活中,到處碰壁,卻又無可奈何,而這也恰好體現了作者所要展現的人物形象的複雜性格以及某些缺陷。縱觀方鴻漸的生活經曆,可以發現他對生活永遠缺乏主見,總是被迫或者無奈地接受外界給予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