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琵琶和現代音樂的融合
社會·藝術
作者:蔡一娜
【摘要】為使民族音樂更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我國的許多琵琶藝術家對琵琶作品的創作做出了新的嚐試。“新民樂”中流行音樂元素和傳統音樂元素完美的結合,打破琵琶的傳統印象,展現出琵琶的多種時尚風情。
【關鍵詞】琵琶;現代音樂;融合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最高雅精致的表演藝術。比如意大利的歌劇,日本的能戲,俄國的芭蕾,英國的莎劇。在中國,它是民樂,而琵琶在我國已經具有幾千年的曆史了,經過前人不斷的變革與創新,無論是在樂器本身形製上還是在琵琶樂曲的發展上都有了長足的飛躍。
一、琵琶作品與“新民樂”概述
琵琶作品是現在琵琶教學與演奏的主要力量,如傳統武曲《十麵埋伏》、《霸王卸甲》,就同一曆史題材從不同角度對亥下之戰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述;琵琶傳統文曲《潯陽月夜》,用琵琶這樣的樂器向世人描繪出一副似幻似真的美妙圖景;《彝族舞曲》、《天山之春》、《春雨》等則是近現代琵琶創作作品的代表;另外,像《天鵝》、《老童》這一類劉德海先生的創作作品對20世紀和以後的琵琶發展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近幾年,在另一個領域,越來越多時尚新穎的琵琶作品出現在舞台上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有一群音樂家正在用琵琶這個古老的民族樂器不斷的創造和現代音樂相結合的作品,如林海的專輯《琵琶相》。這一類作品有人稱之為“新民樂”,有人將其定義為“new age”(新世紀音樂),無論這一類作品它叫什麼,但是這類作品的出現使得更多領域的人來關注琵琶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
也許正如林海自己在專輯中說的那樣,“當一個古典音樂迷聽到馬友友忘情地演奏Jazz音樂,又或者當流行樂迷聽到邁克·鮑頓大唱《今夜無人入睡》時,所得到的震撼更讓人記憶深刻。正是這樣的嚐試,達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二、琵琶與現代音樂元素的融合及意義
(一)琵琶與多種現代音樂元素的融合
《琵琶相》這張專輯通過十二首精致的作品,將琵琶淵源的文化溶於其中,加入鋼琴、大提琴等西洋樂器以及人聲,再佐以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數民族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琵琶清亮的音色和豐富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琵琶相》這張專輯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琵琶語》這首作品,特別是這首作品成為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背景音樂後,被更多的人們所熟知以及棄愛。在這部作品中,琵琶配合西洋樂器以及現代流行的音樂手法讓這段音樂產生了更加意味幽長的深遠意境。作品中加入鋼琴,竹笛以及哼鳴的女聲,使得旋律在優雅之中又帶有了一些淒美的感覺,就好像是電影中少女對男主人公的情感一樣,讓人感覺到在纏綿中帶著某種期待的情緒。這首作品從琵琶演奏上來說,最大的特點是全曲基本隻了“彈”、“挑”這兩種最基本的技法,即使每一個時值較長的音符,也很少用輪指進行演奏,這種演奏方式使得琵琶音色非常地幹淨與空靈,在傳統琵琶演奏中很少出現,這同樣也考驗著琵琶演奏者左右手對餘音的處理方式。雖然作品旋律簡約,配器清淡,但是恰恰是這種淡雅,使得作品蘊藏著很深的情感。和《琵琶語》不同的是,專輯當中另外一部作品《歡沁》旋律歡快活潑,躍動的音符裏流動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童年的回憶,聆聽音樂,仿佛眼前出現的都是孩童時代嬉鬧玩耍的形象。竹笛輕鬆的配合著琵琶,鋼琴的加入加重了天真的元素,使得作品很具有童趣和愛心,讓人感覺溫暖,是一首讓人感覺非常愉快的作品。專輯《琵琶相》的定位就是要改變人們心中傳統琵琶的定位,多方麵的挖掘和展示琵琶的音樂魅力,因此製作人林海在其中做了很多新的嚐試,如《凡人歌》中,所有伴奏統統都是運用人聲來完成,通過特別的錄音手段用人聲模擬鼓,bass、小件打擊樂、吉他等,在這首樂曲裏,背景伴奏似乎更能蠱惑人們的耳朵,富於變化的節奏和輕鬆的曲調,給人以很強的衝擊力,讓人感受到陣陣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