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幾回醉。
李白大詩人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們說好了,挑一個有月的夜晚,喝他一個晚上,伴著明月喝酒,別有一番滋味吧,薑浩憧憬著這美好一天的到來。
薑浩就繼續畫著無影劍譜。
記憶中,無影劍譜總共十招,每一招裏有三十個變式,每個變式由三個動作完成。
每三個動作就畫在一頁紙上,所以以前的無影劍譜大概就是三百頁紙。
這十招其實都非常的相似,隻是攻擊人的不同部位,出手的角度也不同,而每個變式的三個動作都基本上是起勢、擊殺、收勢三個過程。
這對於習練無影劍法的人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因為看上去條理清晰,前後分明,隻是實戰過程卻也有諸多的不足,比如每個變式都有起勢過程。
雖然動作很短,但是本身劍法純熟的人還是看得出來,這等於是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的招數一樣,自然威力減弱很多,還有收勢動作也是需要時間的,對戰過程時間是非常寶貴。
哪怕一分一秒,所以總的來說劍譜還是有很多地方顯得多餘了,不過因為無影劍譜的核心是求快,當人把劍法練得非常純熟的話,多餘的動作也就沒有顯現出來,快到無影也是一種境界。
當然這不是最大的破綻。無影劍最大的破綻就在於劍氣。每個動作都有起勢和收勢。
起勢的動作就會發出劍氣,收勢的過程又要收斂劍氣,劍氣的發出不僅會給對方知道劍招的來路。
還會消耗自己的真力,所以無影劍法開始雖然可以很快,但是越到後麵,真力就會不足,劍法也就越來越慢,而無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薑浩有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把起勢和收勢的動作全部去掉,而把中間擊殺的過程變成一個變速的過程,即由慢變快,又由快變慢這樣的重複過程,不僅變速,而且可以變角度。
加速前,一個小小的角度改變,都可以讓擊殺效果不一樣,當動作是慢過程時,就幾乎沒有了劍氣。
看起來就是很隨意的,而且也不耗費真力,隻是順勢而已,而整套劍法的核心就在於控製出劍的角度了,以前是出劍之前就決定攻擊哪個部位,現在隻是改變角度。
從而改變攻擊的具體部位,這樣的話,隨意性更強,也許出劍之前還沒有想好攻擊那裏,剛剛想好的時候,劍就加速了。讓對手淬不及防,劍隨意走才是無影劍法該有的核心。
不過這是後續的過程,首先還是要從基本練起,尤其對他們從來沒有練過劍的人來說更是要由淺入深。
整整畫了兩天兩夜,才把無影劍譜畫完。
劍譜一畫完,薑浩就趕去了唐門西,他要兌現承諾,把承影劍要回來。
薑浩說明了來意,那就是要回無影劍,條件就是答應教他們無影劍法,手把手的教他們五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學一招。
杜三七唐謙他們一聽可以教劍法,自然就答應了,因為幾天練下來,他們沒有覺察到無影劍的奧妙之處,正愁沒處請教呢。
就這樣在五天的時間裏,薑浩都在教他們無影劍法,每一招每一式都按照劍譜上畫的來清清楚楚的教。
五天結束了,唐謙也兌現承諾,把無影劍還給了薑浩。
薑浩拿了劍就匆匆的離開了唐門西,又匆匆的趕到了唐門東,準備叫唐門東無影劍法。
這唐逸看見薑浩兌現了承諾,要回了無影劍法,現在又回來教自己劍法,心裏自然樂意得很。
就這樣在唐門東,薑浩又花了五天的時間,一五一十的教他們劍法。
唐逸個人好像挺好學的,期間問了不少連薑浩都覺得挺有深度的問題,薑浩於是又把一些新的心得也告訴了唐逸。
還有半個月就比武了,唐門東和唐門西的每個人都在準備這場比武,雖然比武的人是唐逸和唐謙兩兄弟。
但是東西陣營的人都各自為自己的主子出謀劃策,有的充當陪練對手,有的設計比武招式,有的製定比武策略,甚至有些人還想出了一些歪門邪道。
當然這是不能采用的,兄弟倆達成一致意見,比武時兩個人都采用無影劍法,點到為止,分出勝負即可,一場定輸贏,每一場限時一個小時,如果一個小時未分成勝負,則算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