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秦暮的傷並不是很重,可能是那些黑衣人覺得殺水月不需要花多大的力氣,所以下手並不是太狠。但這傷卻給了秦暮一個留在京城的機會,本來比武大會一過,他就該返回邊關了,可追查內線的事遲遲沒有著落,這樣回去如何向將軍交代?其實對方在京城以及地方的重要省份都安插了一批內線,他們的人也都根據名冊的記載按圖索驥的秘密查探著,可將軍唯獨將月秀苑的內線交給他來查,卻是有一個特別的原因。
兩年多以前,翰林院的黃大人向皇上呈奏了關於山東省內官銀失竊的案件,並主動請纓去調查此案,皇上準了他的請求,還特賜他欽差大臣的封號。他們原本以為這是個好機會,說不定可以將那些亂臣賊子一網打盡,可沒承想黃大人連京城都還沒走出去,就遭奸人誣陷,含冤而死,而在暗中為陷害他的人提供幫助的那個內線就在月秀苑裏。黃大人與將軍是莫逆之交,為人正直謙和、不畏權貴,是朝中難得的人才。將軍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但礙於當時京城的形勢對他們不利,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大有唇亡齒寒之感,才終於隱忍下來,靜待時機。如今,他為比武大會之事回到京城,正好趁機追查此事,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什麼線索實在讓人挫敗。他曾試圖偷閱載有月秀苑女子身世來曆的賣身文書,可對方似乎已經有所防備,先一步將文契偷走了,實在是狡猾。
他又怎麼會知道,這並不是因為對方有多麼神機妙算,文契也並沒有被偷,而是柳葉發現他形跡可疑,為了不讓秀荷之事再次發生,也為了讓月秀苑的姐妹們遠離朝廷的紛爭不得已而將文契轉移了呢。秦暮之所以沒有懷疑柳葉,是因為柳葉這個名字就是她的本名。月秀苑的人都知道,她的遭遇和秀荷差不多,都是出身官宦之家,而後遭遇變故被迫淪落風塵的,一般人都覺投身娼門辱沒了祖宗,因此不願用真名,可柳葉偏偏不同,她覺得人活一遭,貴在始終如一,況且身正不怕影斜,因此堅持不肯改名字。這一點倒是讓秦暮有些佩服。
秦暮受傷以後一直在軒轅朗的府中修養。此事雖然已經報了官,但任何可以追查下去的線索都沒留下,破案的希望是很渺茫的。不過,秦暮對是否能夠破案並不在意,他有自己的想法。那些人不是衝著他來的確定讓他很意外,但更意外的是他們居然要殺水月。如此看來,那丫頭倒不像是對方的內線了,難道是因為軒轅朗的關係嗎?軒轅朗是皇族貴胄,又有文韜武略,但最重要的是他與幕後那人的特殊關係,本來他們是沒有希望爭取到他的,但幸運的是,軒轅朗為人是非分明,又難得的忠君愛國,所以他們才有了現在的如兄弟般的關係,他一直都很珍惜這樣的關係,雖然他知道可能要不了多久,很多事情都不得不改變,但在秦暮的內心深處,仍然存在著一絲希望,把重要的東西永遠留住的希望。
那些人襲擊水月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發現水月在暗中幫他,所以欲除之,二是給軒轅朗一個警告,讓他不要介入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既然不能為他們所用,那就誰也別幫了吧。可不論是哪個原因,水月都很危險。想到這兒,秦暮不自覺地蹙起了眉頭。那個丫頭不愛說話,總是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讓人琢磨不透,可在那個時候,對活著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毫無遮掩地同時出現在她那大睜著的眼睛裏,最後彙聚成一抹無以名狀的絕望之色,擰疼了他的心。她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她應該像其他十七歲的女孩子那樣,關心衣料的材質、胭脂的顏色、釵環的做工和登門的媒人,而不是恐懼著死亡何時就會降臨。他必須做點兒什麼,讓水月遠離無謂的殺戮,也讓軒轅朗遠離無情的抉擇。
從始至終,秦暮都沒有懷疑明珠,因為他從不相信明珠是那種心腸歹毒的女人,無論是太師的揣測,還是墨影的私心,看來都要落空了,而且這件事的後續發展更是他們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