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得用什麼薛東來,敢情心中還想著要當淫賊啊。”
蕭金衍欲哭無淚,任憑蕭金衍怎樣哄她,宇文霜始終不搭理他,兩人鬥著嘴,往石頭城北而去。
……
石頭城正中,有一處簡陋的府宅,便是城主府臨時駐地了。
楚項在擔任城主一職後,這半年一刻也未曾停歇過。原先西楚的三萬舊部,絕大部分留在了石頭城,成為了城內平民,北周風千歲三人,眼見拓跋牛人已死,回到上京城也沒什麼活路,幹脆也留下來,幫楚項一起創建石頭城。
這半年來,石頭城建的頗有成效,然而,問題也接踵而至。
漢人與楚饒矛盾日益加劇,打架鬥毆已成了常態,趙攔江偏又是甩手掌櫃,除了給他送了百餘名工匠,每月定期送些錢糧之外,其他一概不管。
最近一段時間,已發生了幾場大規模械鬥,表麵上是因為建城之時,漢人與楚人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而骨子裏卻是兩個種族之人,無論生活習慣,還是意識形態,始終尿不到一個葫蘆裏。
趙攔江倒也幹脆,他早就看西護國寺那位叫吐魯番的喇嘛不順眼,直接將吐魯番趕到了這裏,反正楚人信喇嘛教的人多,讓他在這裏也算是人盡所用。
吐魯番起初極不情願,可當他來到之後,一壇講經下來,聽者近千人,追隨者眾。與當日在隱陽城被擠兌的吃夾生飯之時不可同日而語,吐魯番頓時找到了人生樂趣,竟甘心在這裏住了下來。
此刻,吐魯番正在楚項耳旁,攛掇要建立大護國寺之事,跟楚項要工匠和人手,石頭城才初建,花錢之處甚多,楚項根本不願掏錢,可吐魯番就如牛皮糖一般,纏著他不放。
最後,楚項沒有辦法,才道,“要錢沒有,不過,大喇嘛你是智慧之人,我從精神上全力支持你。”
吐魯番道,“城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楚項道,“你是出家人,可以化緣修寺啊,弄個功德簿,各家各戶捐錢,你就用你的三寸不爛之舌感化他們。”又從懷中取出一塊碎銀子,“這是我私人讚助你的二兩銀子,以後石頭城的根基,全靠你了!”
打發走了吐魯番,楚項耳邊才清淨了許多。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石頭城北的“賜之璧”。
什麼狗屁賜之璧。
這分明就是趙攔江搞出來的把戲!
幾個月前,楚項曾向趙攔江抱怨,石頭城貧瘠之地,地勢又不好,若建城池,幾萬人聚在這裏,毫無活力。唯一之法,就是利用石頭城與楚國接壤的優勢,把石頭城建成一個自由貿易城。
這一點,石頭城有然優勢。地勢廣闊,氣幹旱,可以建立倉儲,這是葫蘆口這種軍事要塞無法比擬的。白了,就是通過降稅、免稅措施,將兩國之間的走私合法化,順便也利用風千歲的關係,將北周也拉了進來。隻有這樣,石頭城才有出路。
趙攔江想到做到,大膽去做,先利用這個機會,將石頭城的名聲打出去,法無禁止,即可行,至於以後朝廷會不會管,那是以後的事了。
定下這個基調,石頭城還缺一樣東西,那就是:人才。
所以才有了這個“賜之璧”。
這塊賜之璧,如今正在北山之上,被隱陽義從嚴加看守,任何人不得靠近,真正見過的人,少之又少。
江湖上最近的各種傳言,都是從石頭城和隱陽城流傳出去的,而且越越玄乎,有寶物出世,吸引了江湖各大門派前來爭奪,至於最後怎麼收場,那就是趙攔江的事了。
半年來,趙攔江給這邊囤積了大量的貨物,西域的葡萄美酒,珍珠瑪瑙,還有香料,西楚的戰馬、羊皮,價格定的十分低廉。
趙攔江沒想過讓他們回去,至少不讓他們空手而歸。各大門派來了,趙攔江就有辦法讓他們剁手,楚仇的任務是,趁機江湖上各大門派的人商議貿易之事,最好能在石頭城設立一個據點。
有了據點,就有財源滾滾而來。
這是人無法抵禦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