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淩晨,隨著一聲厚重的吱呀聲,持續了一日一夜的喊殺聲中出現了不同,一些歡呼聲開始出現。Ww W COM
北京城,這座大明近三百年的京師外城永定門,就這樣被幾名太監打開,先的,二十幾萬的歸附明軍魚貫而入,喊殺著衝進這座繁華都市。
隨後則是百姓們期盼的軍隊,踏著整齊的步子走入北京城的永安軍將士們,他們成三列,與方才雜亂無序的歸附明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城頭上密布的大明旗幟被興奮的永安軍兵士撤下隨手扔到地上,換上那副永安軍的軍旗,鬥大的‘蕭’字旗第一次飄揚在北京的城頭,昭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
聽聞永安軍入城,城中的百姓早便知道永安軍軍紀嚴明,從不擾民欺民,所以沒有人害怕,許多人走出家門夾道相迎,無論是城中的地主豪紳、皇親國戚,還是每一個街頭乞討的窮苦百姓,都在細細的看著眼前這支不一樣的軍隊。
周圍滿是議論的百姓,永安軍的將士們跟在蕭亦身後也都將胸膛挺的更直,滿臉的自豪神色。
見到軍紀嚴明,步伐整齊的永安軍兵士緩緩步入,地主豪紳與皇親國戚們皆是大驚失色,窮苦的百姓們卻是歡呼雀躍,因為他們從這支漢家強軍身上真正看到了希望。
現在他們終於確定,真的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他們苦難的日子終於要走到盡頭了。
其實這些百姓要求的並不多,多隻是吃飽穿暖,一家人住在房子裏,耕地種菜,這便是夠了,但是當這些最基礎的要求都無法得到滿足時,許多人對於改朝換代的想法便愈加激烈起來。
對於他們來,誰當這下的皇帝並不重要,誰能讓他們過上期盼的好日子,他們就擁戴他,樸實的百姓並不似權貴這樣明爭暗鬥,他們的想法就這樣簡單。
唯一敢戰的幾千京營都與京營統領傅應奎戰死城上以身殉國,現在的皇城雖然大門緊閉,但城頭上卻見不到一個守衛的京營兵士,除了那滿地的雜亂旗幟、衣甲與刀槍,大明的皇城竟是如此淒涼。
沒過多久,便有官員和豪紳為了討好蕭亦,帶著仆人將承門開啟,那平日裏隻供皇帝通行地方,此刻卻站著蕭亦與數不清的魁梧軍士,百姓們都遠遠看著這裏。
見到眼前掐媚笑著的溫體仁,蕭亦仰起頭看了一眼皇城,也便是那後世的紫禁城,淡淡道。
“抓起來。”
溫體仁正想著開門能將功贖罪,永安軍應該也隻是打著旗號而已,自己可是內閣輔。
更何況自己與那蕭亦並無什麼深仇大怨,甚至溫體仁都在想著改朝換代之後自己仍是內閣輔,做著他那黃粱美夢。
卻不料蕭亦話都不就翻臉,當頭給他澆了一盆冷水,甚至連多看他兩眼的心思都沒有,見到兩名惡狼一樣的永安軍兵士上前,溫體仁失聲哭喊道。
“大元帥,不要啊大元帥!”
“啊?這這這”
內閣輔溫體仁被蕭亦毫不留情的拖下去,這也造成了其身後跟著前來歸降的百官滿臉驚恐,當下都是麵色蒼白,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蕭亦微微一笑,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看著人群中的左中允李明睿,蕭亦道:“李大人,你等盡可安下心來,我蕭亦到做到,隻誅奸佞體仁。”
周圍的官員見蕭亦獨獨和李明睿話,當下都是又羨慕又嫉妒的眼神看過去,卻現這李明睿隻是個的左中允,心中都有些想不通。
李明睿本來是打算與大明共存亡的心思,這次來也是打著看一看那威震下的蕭亦到底是不是如同傳聞那樣,生的三頭六臂,見一見那被稱作不敗的永安軍。
當李明睿見到仍是麵色鎮靜的蕭亦,進入北京城後仍是軍紀嚴明的永安軍兵士,當下也是感慨萬分。
心中有些疑慮,既有如此強軍,為何皇帝不知重用?
“你真的隻誅溫體仁?”
看了一眼李明睿,蕭亦點點頭,繼而大聲衝群臣道。
“眾位大人,既然溫體仁已死,那這內閣輔之位便是有缺,本帥倒有一個人選,兵部侍郎董詠,可否為下一任內閣輔?”
著,蕭亦的眸子漸漸冷下來,身後的石剛也猛的咳了一聲,不隻是有意還是無意,碰了碰腰間的鋼刀,朝前一步走出,嚇得這些文官渾身一激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