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選西醫的原因(2 / 2)

秦天很自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中醫的文化,定然也能夠滲透到這些國度裏,並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乃至接受華夏的文化。想要獲得一個人、一個國家的認可,並非是武力上的征服,而是德行上、文化上的征服。

孔子說過,《邵》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邵》是一種文化、一種德行,所以,孔子認為它是盡美盡善的,而《武》則是一種付諸於暴力的,暫且不管這種行為是不是合理的,它本身就帶有血腥和暴力的傾向了,所以,孔子認為這是一種十分不合乎情理的東西。

所以,如果華夏的中醫文化能夠滲透入歐洲、美洲乃至全世界,那麼,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華夏的文化將會備受青睞,備受歡迎。不僅如此,許多人也會開始關注中醫,足以糾正國內西醫盛行而中醫卻沒落的局麵。

這是一種表裏如一的分析,秦天知道,這可能會有些理想化,但有目標總比沒有的好。而且,秦天相信,他們秦氏的醫術,要達到這種理想地步,並非是什麼難事,這是一種來自內心的強大的自信心。

人,必須要自信,方可敢作敢為。你不自信,他人就會踐踏了你的自尊!

所以,秦天的爺爺每次都會如此和秦天說,自信、自立、自強。如今,秦天覺得,如果把範圍擴大化,理應將“自”替換掉,以“群”或者“國”等集體性的詞語來概括。國信、國立、國強,或者是群信、群立、群強!

不管如何,隻要能夠凝聚起團體的注意力就好了。如今國內因為注意力的分散,根本就做不到同根同氣的地步。西醫都已經在國內產生了那麼大的影響了,作為中醫者,這些人竟然坐以待斃,還有分什麼派係和群體,這根本就是瞎扯淡嘛。你不一致對外,誰來把這些局麵扭轉過來?即便不是扭轉,至少也得努力過吧。

這些年來,中醫一再落寞。優秀的中醫者因為吃不上飯,直接棄藝了。這可是老祖宗的東西,怎麼能說放棄掉呢。可是,沒有飯吃誰又來管這些人呢?

所以,說到底還是沒有集體意識的原因。有些廣告語也已經提出了中西合璧的說法了,可那又如何?仍然無法改變如今西醫的影響力。西醫快,治療效果也快,但終究是隻治標不治本,拖到最後疾病愈多。有些人,至始至終都不明白他是怎麼死的。除了他的生命運行軌跡之外,還有治病追求速度而不講究後續問題的原因。現在的人,生病了還想要盡早恢複然後去上班,工作就比你本人的生命那麼重要了?

於是,這些人就選擇了西醫,卻忽視了中醫。因為,中醫雖然治本,但速度太慢了,病人根本就不會太在意那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