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十四)(1 / 1)

江明在宋莊已經徹底根深蒂固了,一出門到處都是熟人跟他打招呼,但結識的群體基本上都是當地農民,其實所謂當地農民也都是外地移民,當地務農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不過是些老頭老太太過過種植的癮罷了。我在宋莊冒充作家,在農民的眼裏幾乎是與那些藝術家是同一種身份,所以清高一些不大被指責,而且在他們的看來我是江明的妹妹,自然對我並不敵視。

我買了一輛自行車,從住處到蕭寬老師工作室或是協會都是三裏多地的路程,協會給我分配了一間辦公室,作為市場開發部門的應酬所在,而蕭寬老師但凡社會應酬必然拉著我,這期間我也結識了不少各路英雄,人際交往麵變得寬泛,較比我在天津的工作圈子,務虛多於務實。幸而我並沒有樂不思蜀,隨時觀察著商業機會。此前看準的書畫高仿真市場,成了我藝術市場鑽營的首要渠道,我伺機著市場看好的畫家作品,瞄準仿真市場的前沿技術,其中一家做書畫仿真的公司願意跟我合作,以我的公司開發部的名義在北京地區開發客戶市場,合同簽署後,貌似我有了工作班子,我負責聯係畫家簽約,他們負責尋找買主。同時我利用協會開發部主任的身份,策劃了書畫展覽活動,平台是現成的,在宋莊不愁畫家資源,愁得隻是買主。而仿真畫畢竟價格低廉,商業驅動較為容易。

我投資一千多元複製了十幾幅蕭寬老師的畫作,算是我這個生意的嚐試和入門。因為有了事情可為,我在宋莊開始活躍起來了。江明對此深表支持,因為這樣我便能在宋莊多呆一些時日,盡管天津飲料廠的電話每天頻繁不斷,基本上是遙控指揮。雖然我純在家裏的時間很少,有時早上出去很晚回來,江明總是把飯給我留好,盡管他知道我在外邊已經吃過了,我回來後總是不得不再吃一點,為了安慰江明。江明依舊每日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忙碌,在田間穿著髒兮兮的衣服除草間苗完全看不出當年那個瀟灑倜儻的檢察官形象了,他似乎非常樂於如此,連老戰友們來看他的時候他也不大熱衷,尤如隱居的道士。這和我的交往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盡量減少人們到我這裏交流,免得讓江明為難。江明這種疏離社會的生活方式,幾乎斷絕了他更多的知識交流源泉,他的所有外界信息除了電視就再沒有輸入渠道了,加之我也跟他在他不熟悉的領域裏交流不多,他慢慢把自己封閉了。每天除了他的雞鴨、兔子、羊以及蔬菜,別的話題他根本沒有興趣,而這些又是我聽不入耳的內容,麵對我支支吾吾的聽他曆數家珍他總是罵我耳朵聾了。好在他習慣了我的心不在焉,自然不會介意,我深深的理解他也需要溝通他自己的心得,但我不能滿足他,比起我在天津跟他兩地分居的日子,我同樣充滿歉疚。

我無奈,因為我必須這樣活著。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