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聚緣散,皆是因果。
它來,惜;它去,舍。
信緣方能隨緣,隨緣方能遇緣。
暮色將至,域夢茶屋裏開始亮起了燈,往櫥窗外看去,街道上的人比白天更多,人們都喜歡入夜了再出來活動。
她坐在靠窗的一個角落裏,翻著那本書。
這是第126頁,小佳呆呆的盯著這一頁,眼睛裏有些許淚水。
奶奶的母親一病不起,那是個陰雨天,她感到很困乏,奶奶服侍她睡下後,就去廚房給她熬粥,怕她醒來會感到餓,結果那天她再也沒睜開那雙眼睛了。
書裏是這麼說的,“她走的時候很安詳,我依稀記得她在世的時候曾說過,任何人離開,都不用傷心,因為等到人這一生的任務完成後,大家都會在另一個世界相遇,那個世界沒有煩憂,所有人都健康快樂。”
話雖那麼說,但奶奶還是哭了好些天,那段日子她都不肯出門,整個人憔悴不少。
奶奶的母親下葬前夜,西邊山上那座廟裏的和尚都前來為她誦經超度,那夜奶奶跟著聽了一宿誦經聲。
次日下葬,弘德方丈給了奶奶一個錦囊,方丈賜言“此物會解答你的困惑。”
奶奶正準備打開一看,方丈又說“莫急,再等等。”
“等到何時?”
“時機未到,一切尚早,時機到了,你自然知道打開它。”方丈還說,“切記,莫遇雪。”
莫遇雪?
她感到疑惑不解,但還是聽了弘德方丈的話,未曾打開過。
她的母親走後,她與父親經營茶樓,父親少言沉悶,可能是性格的原因。
說到沉悶,小佳想到了陳言,那個在她麵前沒說過一句話的少年,不知他是性格使然還是曾經經曆過什麼事。
小佳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思緒被那個人給帶偏了,搖了搖頭,長呼了口氣,繼續低頭看書。
往後翻看,那廟裏的和尚們一度不開寺門,閉門修關,鎮上的人有種種猜忌,但誰也不知發生了什麼。
等到寺廟再開之時,他們給外界的解釋竟是弘德方丈圓寂了。
眾人默哀。
桌上的茶杯裏飄著熱氣,小佳表情凝重。
弘德方丈圓寂後,鎮子上的人去老神樹那邊的次數變少了,神樹附近的香火寥寥無幾。
茶樓生意不景氣,奶奶的父親想過關門,但奶奶不肯,還是那句老話,畢竟是老祖宗留下的。
後來,奶奶的父親比以前更不說幾句話了,他整日在房間裏翻著妻子的衣物。
奶奶的父母親不像她和爺爺的婚姻那般牽強,他們在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大家就撮合著兩家,給他們說親,所以感情非常深。
雖然奶奶的父親性格沉悶,但隻有在奶奶的母親麵前才會像個孩子般露出笑容。
終於,那段日子她父親還是沒能沉靜下來,他把茶樓交給了奶奶,就往西邊山上去了。
廟裏自方丈圓寂後,一時間還未曾有新的方丈,隻有個領頭和尚管事,領頭和尚是弘德方丈的徒弟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