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為救人力拉奔馬 戰金將初試身手(1 / 2)

話說辛讚仔細打量被救的老者,認出正是元宵夜營救他跟辛棄疾祖孫二人的老者,大為高興。經過郎中的細心救治,好半天老者蘇醒過來。微睜二目,仔細打量在座眾人。辛讚急忙上前搭話:“老弟你別動,你勇鬥金狗受了重傷,正巧被蘇先生,跟小孫孫棄疾遇到,所以救你下山的,你放心養傷,此地非常安全。”老者聽完這才明白過來。:“小老兒多謝相救之恩。”說完就要起身相謝。辛讚急忙伸手按住道:“老弟不要客氣,上次若不是你出手相救,恐怕我們祖孫早已遭了金人的毒手。我們同是大宋子民,禮應患難相助。”老者這才認出辛棄疾祖孫,微微一笑不再說話。這時辛棄疾來到老者床邊,認真的對老者說:“老伯伯,你真厲害一個人殺了六個金將。等你傷好了能不能教我武功。”老者微微一笑問道:“你為什麼要學武功啊?”辛棄疾想了一想:“我想學好武功像你跟嶽元帥一樣。殺金人不被他們欺負。”

老人聽完哈哈大笑:“好孩子有骨氣,等伯伯傷好了,一定教你武功,希望你能成為第二個嶽元帥。”

十幾天以後,經過精心治療,老者已經能夠下地走動。他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原來老人名叫樊成,當初是嶽飛手下得力的猛將。人稱銀槍將樊成。自從嶽飛被害後,樊成傷心欲絕。離開軍營四處漂泊。但是卻從沒忘記家仇國恨。處處跟金人作對。曾幾次夜入皇宮,想要刺殺金主完顏亮。但都沒有成功。金主完顏亮為此非常生氣。派出許多高手圍捕樊成。不但沒有抓到。反而被樊成殺死不少宮廷侍衛,損兵折將。上次在千佛山樊成遭遇金國宮廷侍衛的圍攻,因此身受重傷。多虧蘇軾,跟辛棄疾及時相救才能轉危為安。

聽了樊成的講述眾人對他更加佩服。蘇軾對樊成道:“樊壯士,老朽有一事相求不知壯士可能答應?”樊成道:“蘇先生有事但講無妨。隻要樊某能夠做到的,一定盡力而為。”蘇軾道:“我看棄疾這孩子不錯,聰明懂事,而且胸有大誌,不如我教文,你來教他武藝,我們兩人傾盡畢生心血,把他培養成為有用之才,到時可以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不知樊壯士意下如何?”樊成微微一笑道:“不滿蘇先生說:“我也有此想法,可是我怕難擔其職,誤人子弟。”辛讚一聽急忙道:“樊老弟你太見外了,棄疾能學到你一半的本領,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說完對辛棄疾道:“還不快快拜見老師。”辛棄疾非常聰明,已經聽出樊成願意收他為徒,高興地跪在地上磕響頭:“老師在上受弟子一拜。”樊成高興的拉起辛棄疾,撫摸著他的頭,語重心長的說:“好孩子,你我能兩次在危難中相遇,總是師徒有緣,希望你能好好的學好文學武藝,長大後成為第二個嶽元帥,驅逐金狗,重整河山完成嶽元帥未能完成的夙願。”

辛棄疾望著老師充滿淚痕的雙眼,似懂非懂的拚命點點頭。

從此以後,辛棄疾跟著蘇軾和樊成,白天習文,夜間練武。由於辛棄疾聰明好學,刻苦用功,無論文學,或是武功都進步很快。轉眼七年過去了,辛棄疾已經是十七歲的大小夥子。生的是眉清目秀身體魁梧,相貌英俊。溫文爾雅中又不失英武之氣。並且文學武功已經盡得兩位老師的真傳。這一天,兩位老師把辛棄疾叫到跟前,樊成首先說話:“棄疾啊,現在你的文學武功都已學成,我跟蘇先生明天也準備離開了,以你現在的能力,不敢說是,上馬安天下,提筆定乾坤,也應該是人中的鳳毛麟角了。不過你要記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切忌戒驕戒躁,一有機會還要不斷地虛心學習。最重要的是你要記住,不要依靠你有滿身的武藝就可以胡作非為,如果我發現你敢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我就是在千裏之外也要取你的性命。”辛棄疾急忙跪倒磕頭:“弟子謹記老師教誨,絕不敢胡作非為。”樊成又道:“你還要記住,我教你的槍法叫五虎斷門槍法,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在人前顯露,否則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切記切記。”蘇軾又道:“棄疾你聰明好學將來的成就無可限量,不過你要記住為人做事,一定要行得正,走的端。將來為國為民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不枉我跟你樊師傅教你一場。明天我們就要離開了,你要好自為之。”辛棄疾聽完兩位老師的吩咐,早已泣不成聲:“兩位老師,你們為什麼要離開徒兒,是不是徒兒有什麼不對之處,惹老師生氣。所以你們要離開徒兒。”蘇軾微微一笑:“棄疾老師並沒生你的氣,是老師對你已經沒有什麼可教的了,在留下來已經沒有意義了。再說老師離家日久,也該回歸故土了。”樊成也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你不用傷悲,有緣的話,你我師徒還會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