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1)曰:“夔(2)命汝典樂(3),教胄子(4)。直而溫(5),寬而栗(6),剛而無虐(7),簡而無傲(8)。詩言誌(9),歌詠(10)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注釋”
(1)帝,指舜帝。
(2)夔,人名,舜帝手下主管音樂的官員。
(3)命汝典樂,意思是命令你主管音樂。
(4)此句謂教育子弟。胄,長,使其成長。《史記·五帝本紀》作“教稚子”。
(5)直,正直;溫,溫和。
(6)寬,寬大,寬厚;栗,堅強,堅毅。
(7)此句謂剛毅而不暴虐。剛,剛毅;虐,殘酷,暴虐。
(8)此句謂簡明切要而不傲慢。簡,簡明,簡要;傲,驕傲,傲慢。
(9)言,表達;誌,意誌。《史記·五帝本紀》作“詩言意”。
(10)一本作永。永,通詠和永,意為長,變長。詠和永都能使言變長,但詠是口詠,永是言永。
聲,聲音。古代有五聲:宮、商、角、徵、羽;依,依托;詠,詠歌。
律,指用來調和歌聲的律呂。古代的律呂各有其六:六律指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指大呂、應鍾、南呂、林鍾、鍾呂、夾鍾。
八音,指用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這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所發的音聲。克,能;克諧,能夠達到和諧。
此句謂不要相互之間打亂次序。倫,次序;奪倫,攪亂次序。
此句謂樂歌可以調和人的思想情感,協調人的精神。神,兼涵宗教神和人的精神。
於,讚歎詞。
石,指石磬;拊,拍打。
百獸,指各種各樣的獸畜,另有釋為化裝成的各種動物圖騰。率,遵循,跟著。
“譯文”
舜帝說:“夔,我命令你主管音樂,教育子弟,使他們情性正直而溫和,心胸寬大而堅強,性格剛毅而不暴烈,處事簡明而不傲慢。用詩歌表達誌向,用歌唱言情涵詠。音聲依托著歌詠,聲韻協和著律聲。金石絲竹齊鳴,土革木匏調暢。天籟人情,神通誌和。”夔應聲遵命說:“好,讓我先敲打石磬,使百獸跟著歌舞。”
“作品簡介”
《尚書》是上古中國的曆史文件彙編,是後人追述古代事跡的著作。《尚書》分《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今文尚書》是由周代史官根據傳聞編著,春秋戰國時又有人補定。西漢初存28篇,相傳由伏生口授,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抄寫。《古文尚書》是漢景帝時在孔子住宅內發現的,比伏生所傳之本多16篇,由孔安國所傳授。《堯典》是《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唐堯時的曆史。這裏所選的一段詩論材料彌足珍貴。
“內容講解”
這段話的核心內容有三點:(1)主張“神人以和”,即物質的人和精神(包括宗教神)的神相互諧和。(2)說明詩歌、音樂、舞蹈在當時是三位一體的。(3)“詩言誌,歌詠言”等觀點成為中國詩樂理論的本原。
其具體內容如下:
1.詩言誌。《尚書·堯典》中最早紀錄了“詩言誌”觀點。朱自清認為這是中國曆代詩論“開山的綱領”(《詩言誌辨序》)。詩言誌是一個主謂賓句式,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詩是用語言寫成的,“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毛詩序》)。詩以言誌為本,誌是詩的本原。詩言表現為文辭,文辭言誌而成詩。從先秦一直到今天,“詩言誌”始終是中國文論最重要的傳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