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關於自然(8)(1 / 2)

第八節 欣賞自然是一種快樂

現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築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築物和水泥路麵包圍著。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不再能欣賞自然的壯觀和優美了……但是,自然可以丟掉嗎?那份愉悅身心的綠色可以丟掉嗎?在自然中擁有的那份愉快心情可以丟掉嗎?

“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雲,高高地飄遊在山穀之上,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鮮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開放,它們開在湖畔,開在樹下,它們隨風嬉舞,隨風飄蕩……

詩人遇見這快樂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歡欣雀躍,我久久凝視――卻未領悟,這景象所給我的精神至寶。

後來多少次我鬱鬱獨臥,感到百無聊賴心靈空漠,這景象便在腦海中閃現,多少次安慰過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隨水仙跳起舞來,我的心又重新充滿了歡樂。”

這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所作的一首《詠水仙》。在詩的開頭,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朵孤獨的流雲,孤單地在高高的天空飄蕩。孤傲的詩人發現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們歡快地遍地開放。

在詩人的心中,水仙已經不是一種植物了,而是一種象征,代表了一種靈魂,代表了一種精神。詩作首先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恬淡快樂的畫麵,以水仙花為代表的大自然的歡快、美好、淡泊和充實。其次,詩作也展示了在大自然中尋找理想,尋找安慰,尋找人性最後歸宿的情懷。

在詩人看來,大自然能夠啟迪人性中博愛和善良的感情,能夠撫慰人的創傷,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詩中所寫:“多少次我鬱鬱獨臥,感到百無聊賴心靈空漠,”唯有水仙的景色――大自然的景色,“多少次安慰過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隨水仙跳起舞來,我的心又重新充滿了歡樂。”深刻地體現了人的情感與大自然的精神之間的互動關係:誰的精神與自然的精神達成一致與和諧,誰就會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歡樂。詩人向人們發出了回到自然中去並與大自然進行精神溝通的呼喚。

汽車駛過,揚起千層灰;黑煙飄過,黑了幾片天;汙水流過,染了多少水!城市中的喧囂與汙染,豈能長期忍受?當你已厭倦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世界時,當你的肺部成為廢氣的吸塵機,當你的眼睛被灰塵籠罩,當你的耳膜幾乎被噪聲刺破時,不要擔心,嚐試走進自然去吧!那裏有迷人的景色,清新的空氣,清脆的鳥鳴聲,清澈的溪水,那裏是一部天然的過濾器。那裏的味道自然而純正,簡單卻又特別。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忘掉所有的煩惱和憂愁,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那份清閑,那份自在。這不僅讓你心境開闊,精神飄然,還會讓你在不經意中找到一份充實,一份快樂――一種用金錢和物質無法達到的充實,近乎奢侈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