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論“官德”
高層
“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2013年2月28日,在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管子·禁藏》中的名言,要求領導幹部為民辦事時,既要考慮群眾的需求,也要有科學的決策,要考慮其長遠的影響,而不是隻看眼前的價值。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 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2013年6月28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借用《左傳·昭公七年》中的典故,期待領導幹部在其位時,始終保持謙卑的待人態度,保持簡單的生活方式。
“誠於中者,形於外。” 在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他還引用《禮記·大學》中的名句,要求領導幹部加強個人道德水平的修煉,做到謹慎不苟、品行一致。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習近平在其言論集《之江新語·做人與做官》篇中,借用漢·張衡《應閑》中的這句話表達的“政德觀”,希望領導幹部做好本職工作,正確處理好道德、職位、政績的關係。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不興偽事興務實》中,還引用漢·荀悅《申鑒·俗嫌》中的警句,告誡領導幹部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敢於針對“虛言”“浮術”“華名”和“偽事”開刀,做“願聽真話、敢講真話、勇於負責、善抓落實”的好幹部。
“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在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他借用三國·諸葛亮《自表後主》中的名言,要求領導幹部做“勤政”和“廉政”的好官。
“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他在《擺脫貧困·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曆史使命》一文中,引用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中的警言,希望領導幹部自覺提升道德水平,彌補自身不足,提高政治覺悟。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遺來者羞。”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引用宋·包拯《書端州郡齋壁》中的警言,告誡領導幹部要帶頭守法,維護國法尊嚴,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在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他還引用宋·蘇轍《上皇帝書》中的名句,要求領導幹部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中,將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
“清、慎、勤。”他在《擺脫貧困·秘書工作的風範——與地縣辦公室幹部談心》一文中,借用宋·呂本中《官箴》中的三字,期望領導幹部勤政、廉政和謹慎處事。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中,他引用宋·朱熹《論語集注·卷七 子路第十三》中的警句,告誡領導幹部要摒棄私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謀求個人或小團體利益。
“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在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中,他還引用明·顧炎武詩《秋山》中的名言,要求領導幹部紮根泥土,深入群眾,與群眾緊密相連,為群眾謀福祉。
(本文選自:黨史文苑 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