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創業孵化模式比較與啟示
名家觀察
作者:張魯彬 柳進軍 劉學
摘要:文章對國內外創業孵化實踐經驗作了梳理,將國內外的孵化實踐概括為價值提升型、資源獲取型、能力培養型和風險規避型四大類型。在此基礎上,從創業孵化的目的特征、功能模式、產業邊界、政府支持四個角度對國內外創業孵化模式進行了比較,提出孵化運作企業化、孵化載體多元化、孵化邊界模糊化、孵化服務專業化、孵化環境生態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創業;孵化;模式;比較
一、 前言
企業孵化器,作為最重要的創業載體,已被實踐證明是最有效的區域經濟發展工具之一。縱向來看,自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在美國誕生,迄今已經經過四個發展時期:一是由地方政府和社區機構設立,以提供公共服務、獲取房租收益為主的初步發展時期;二是世界各國政府的強力推廣,快速發展時期;三是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風險資本的觸角伸入孵化器中,呈現出企業化運作趨勢,孵化目標由孵化新創企業轉向幫助創業者發現識別機會的,創建新企業。四是21世紀,新一代計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孵化器進入分工細化和功能要素化發展時期。橫向來看,根據全球創業觀察,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不同國家分處於要素驅動型、效率驅動型、創新驅動型三種經濟類型。因此,從世界範圍來看,不同國家的創業文化和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創業生態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把創業活動放在整個區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係統化構建創業生態係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孵化器發展起步較晚,但是,在北京、上海等創新創業文化濃厚、資源豐富的地區,新的創業孵化模式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迅速。由於不同企業或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創業資源的差異化,簡單采用傳統“一鍋燴”的模式難以取得滿意的孵化品質,而過於注重獲取資本為孵化目標的孵化方式,往往也帶來一些孵化主客體聯手作假或相互欺騙背離孵化目標的行為。即便是孵化器最為發達的美國,也尚處於摸索階段,尚難下結論說哪一種發展模式正確。因此,不論是實踐還是理論,探究孵化器發展的模式和趨勢,更好的服務創新創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國外主要創業孵化模式
1. 美國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投資型。美國YC和TechStars等頂級孵化器大部分采取“投資+導師+服務”的兩“+”模式。做法是孵化器為入孵業團隊提供種子資金,換取其6%~10%的股份,為每個創業團隊分配若幹創業導師,跟蹤指導整個孵化過程;另外,孵化器還為創業團隊提供技術、商業、融資等知識的培訓,幫助他們完善產品構思、進行產品推廣、介紹下一輪投資者等。此模式盡管也提供導師和服務,但本質是圍繞資本的進入和退出獲得在孵企業價值增加和孵化盈利,因此屬於投資型。
二是導師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百森商學院等高校擁有創業傳統、創業課程體係以及優良的創業生態環境,依托高校成立孵化機構是美國較為普遍的孵化模式。也有一些例如Youweb的孵化器,他們多由大企業高管或企業家發起,以聚集和培養高質量創業人才為目的,不持有在孵企業股權。
三是服務型。Idealab測試篩選創業想法,並為入選的優秀創業項目提供包括辦公場地服務在內的,公司治理結構及發展戰略、品牌、資金、產品設計、法律服務和商業發展支持服務等全方位服務。Britton Silberman & Cervantez加速器本身也是一家律所,其孵化服務是在孵化期提供免費法律服務,作為回報,律所的將占有創業團隊2%的股份,企業融資後,需要開始支付法律服務費。
四是網絡型。這種新的模式適合那些需要孵化器支持但仍希望原地經營的企業。如今美國很多商業項目逐漸傾向於虛擬化,虛擬孵化器利用在線網絡在孵企業提供資源服務。例如,TechStars通過與StartupAmerica聯合創建“全球孵化器網絡”,通過網絡共享服務和資源,幫助全球各地搭建加速器,同時獲得優質項目源,並形成創業企業相互支持的創業生態。TechStars非常強調孵化器之間的透明度,他們發布了所有孵化公司的名單和信息。
2. 德國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共同投資模式。德國政府對創業孵化十分重視,其政策性銀行專門成立由政府資助的“技術參與公司”作為國家政策性風險投資公司,與商業性風險投資公司共同投資,創立“共同投資”模式。建立在利益一致性基礎上的持股孵化模式,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投資德國孵化器行業。孵化器為入孵企業提供從培訓企業創意到提供種子和風險資金一整套的支持和服務,提高了初創企業的成活率。
二是海外孵化模式。與東歐等國家合作,開展“海外孵化”是德國的孵化新模式。例如德國電信設立的“hub:raum”孵化器,在波蘭等東歐國家發現培養潛力型企業,入孵後提供孵化服務。德國電信會對這些入孵企業投資19萬美元的資金,持有其10%左右的股份,以享有優先收購權,從而最終達到為本企業引入外部創新的目的。
3. 以色列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篩選+股權激勵+服務”模式。以色列的孵化器大多麵向處於種子期或前種子期且具有發展前景的技術項目。孵化器的篩選機製很嚴格,重點考察創業者的誠信度、項目的技術含量、知識產權是否清晰、商業策劃書的可操作等。由於以色列的內需較小,企業還要求必須開拓國際市場且出口額在5億美元以上。孵化項目入駐孵化器前,要經曆創新理念、項目報告和OCS篩選委員會嚴格篩選等三關審查,由於審查嚴格,通過率隻有5%左右。進入孵化器的企業可以得到兩年最低36萬美元的資金支持,其中30萬美元由政府直接支持。還可以獲得市場、專利、管理及學習能力等多方麵的輔導和服務。
二是海外孵化模式。以色列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其跨國孵化模式很有特色。例如IDC Elevator是針對以色列早期創業企業的一種“美國-以色列”聯合孵化模式,每年兩批不超過20家企業,每家企業獲得2萬美元的現金支持和10萬美元價值的服務,占10%股份。前三個月的以色列孵化期內,提供辦公場所及導師服務,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團隊能力;最後一個月的紐約孵化期內,提供辦公場所、住處以及活動安排等,注重資源網絡搭建和融資。
三、 國內主要創業孵化模式
1. 北京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投資和服務結合。該模式與美國的天使投資型孵化器類似,典型特點是與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合作,采取創業導師持股孵化的方式進行孵化。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中的創新工場、常青藤創業園、亞傑商會、3W咖啡、聯想之星、雲基地、石穀輕文化創業基地、中關村國際數字設計中心、厚德創新穀雖然提供的孵化服務各有不同,提供的投資的屬性、形式,以及涉及的企業發展階段都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屬於此類孵化模式。
二是虛擬和實體結合。實體孵化器對空間的約束和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降低孵化效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以及孵化的需要,使得實體孵化和虛擬孵化結合成為可能,該模式是線上虛擬孵化器模式與線下實體孵化器相互補充、協同促進的產物,通常采取線上孵化服務為主,線下活動作為補充的孵化模式。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中,天使彙、創業邦、創業家、36氪等孵化器都是采取此類孵化模式。
三是大企業和高校衍生。一種是企業衍生孵化模式,這種孵化模式多是依托大型集團的科技、信息、市場、資金等資源,為入孵企業提供孵化服務。如北京均大高科孵化器就是依托母公司九州通集團在醫藥行業的信息和市場渠道資源,為入孵的醫藥企業提供成果轉化、產品推廣等服務。奧宇孵化器利用集團北京奧宇模板有限公司的科技條件和資金優勢為企業服務。另外一種高校衍生孵化模式。孵化器是高校投資建設,特點是借助高校的創業教育體係、導師資源和校友網絡,以及源源不斷的創業者。比較典型的代表是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和清華大學X-LAB,科大方興孵化器則是挖掘高校科技資源,與學校實驗室實現對接,支撐企業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