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的變革
專欄
作者:易觀智庫
門戶存在的意義在於信息的高效聚合,即便搜索引擎這種貌似目的導向性更強的信息引流產品,仍然存在垂直內容聚集的瀏覽式閱讀需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門戶的核心價值從來未曾改變,即各種信息內容的聚合與分發。
最近新浪門戶在愚人節當日的首頁改版,再次引發人們對於門戶商業模式的討論。
圍繞核心價值,門戶也正在嚐試做出各種改變,試圖繼續保持入口地位不被侵蝕。
改變之一:個性化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決定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關天朗殺入大師賽的曆史意義,也不是所有人都關心到底下一任女排教練是誰。
以用戶體驗為核心,進行深度數據挖掘,釋放個性化閱讀能量,這種改變的基礎正來自於社交網絡的發展及充分利用。改變之前,門戶“千人一麵”的僵化遭人詬病。改變之後的門戶,則更進一步突出了“猜你喜歡”的價值。尋找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激發用戶點擊瀏覽,才能發揮內容導向分發的作用。當然,這也直接考驗了門戶對於用戶的了解程度。
對用戶的曆史瀏覽行為進行數據分析,是內容定向的途徑之一;利用社交網絡實現用戶自主登錄,基於用戶ID建立social graph(社交圖譜) 與interest graph(興趣圖譜)的雙重理解與內容推送,毫無疑問可以最大化發揮出個性化內容推薦的價值所在。今天的新浪終於開始利用新浪微博實現對門戶的價值反哺,其踐行意義非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去年夏天騰訊門戶的改版,則少了些社交化元素嵌入。
改變之二:社交化
門戶不等於web1.0。新浪此次的變革,毫無疑問是在宣示其強有力的社交屬性。在其他門戶搜索欄停在搜搜和有道之時,新浪將微博推向了前台,社交搜索的實時性,化為了新浪的有力武器。而在各種廣告展示當中增加社交元素,也提升了用戶與品牌的互動,從而強化了用戶與新浪門戶之見的情感連接。
門戶在服務品牌客戶的營銷推廣方麵功效卓著,而門戶增加社交元素之後的營銷價值,則更有發揮和延展的可能。在這方麵,社交元素的融入還需要繼續深化,畢竟在原有的廣告展示頁麵上增加“關注”的功能,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改變之三:移動化
新浪門戶從本次首頁改版之後,增加了對於新聞客戶端等移動產品的推薦及導流。門戶產品建立超級App的夢想,毫無疑問需要在閱讀客戶端上實現。網易與搜狐在移動端上沒有微博、微信這樣的王牌產品,於是在閱讀客戶端產品上的投入更為激進。反觀新浪的“掌中新浪”,則尚需努力。
盡管native app與web app的爭端此消彼長,WAP門戶的流量價值也仍在釋放。新浪門戶此次改版向移動端的閱讀體驗靠攏,正是在不斷加強新浪用戶的整體體驗的一致性。
總而言之,為了順應互聯網世界發展,個性化、社交化和移動化是門戶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邁過的三道坎兒。門戶價值從未遠去,但如何持續發揮作用,積極的調整和嚐試都是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