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漢民族的拯救者-冉閔(1 / 2)

漢民族的拯救者――“武悼天王”冉閔

第四節:暴政和戰爭

石虎當上皇帝(剛開始自稱天王)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遷都。當時的後趙國的國都是襄國(河北邢台),石虎要求遷到鄴城(河北邯鄲地區)。石虎為啥要遷都到鄴城呢?是有很大的原因的,不妨聽我說說:

其實石虎跟石勒其實都是金發碧眼的白種人,都是中亞地區的胡人,當初是作為奴隸輾轉入中國後從並州地區被抓到鄴城出售的,一路上不知凍死、餓死了多少胡人,一路上又不知被虎狼熊豹吃掉多少!石虎將這一切都記在心裏,鄴城見證了石虎的屈辱、悲哀和無助。

鄴城又是一個可以和襄國比肩的大都市,是當時漢族主要的奴隸買賣中心。石虎的叔叔石勒從鄴城賣到山東當奴隸後,他參加了一起起義,並成功當上了領袖。很快,他團結起來了被賣到中原地區的十多萬金發碧眼的胡人,搶奪漢人的馬匹、財物,組成了騎兵軍隊,活躍在河北平原上。

後來隊伍不斷壯大,於是他聯合匈奴人聯兵攻破了洛陽,俘虜了西晉皇帝。後來石勒自己稱帝,西晉皇帝司馬氏的後代隻能逃到長江以南苟延殘喘(作者寫到這裏時很心痛,其實後趙國就是賣往中國的白人奴隸打敗了漢人,占據了中原,把漢人政府趕到了江南而建立起來的國家,他們並準備把漢人趕盡殺絕)。

石勒定都的時候一直很忌諱鄴城,因為他忘不掉自己在鄴城被當奴隸賣的那一段曆史,石勒經過多次勘察決定定都在了襄國(河北邢台),這是後趙國沒定都在鄴城的原因。

那麼石虎為什麼要遷都到鄴城呢?原因很簡單,石虎也忘不了在鄴城被當奴隸賣的那一幕,他要報複鄴城!

在公元335年的時候,石虎殺掉堂弟石弘皇帝,自稱為大趙天王(等於皇帝)後,遷都鄴城。遷都後,他把心中這麼多年的壓抑、憤怒、仇恨都灑向了鄴城,從此以後以鄴城為主的整個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成了漢人的地獄,胡人的天堂!

石虎皇帝帶著二三十萬的胡人統治著中原地區上千萬的漢人,為了能夠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統治,石虎跟很多邊塞的其他種族的胡人結了盟,並不斷地將他們遷到中原地區來幫助他統治漢人。

年少的貧窮使石虎對任何事物都有極大的占有欲!整個中國北方的金銀、壯丁、珍禽、美女、木材等資源都被集中到了鄴城。

石虎從全國強抓了四十萬漢人作為苦力,要求鄴城新加四十多座宮殿,並同時開建,四十萬苦力幾日就死傷一半,石虎命令把死了的就地火化,受傷的拉走掩埋,無論男女繼續抓捕壯丁,自己親自查看各個宮殿的建造進度。

石虎為了徹徹底底的將鄴城造成帝都,石虎下令鑄造了每個漢人皇帝的巨大銅像,又特地派人到洛陽將石馬、銅鍾、九龍等等所有大型建築運到鄴城,並將它們屹立在鄴城宮殿兩旁,整個鄴城仿佛都是石虎的宮殿,處處充滿了輝煌的建築雕像和累累的白骨。石虎在修建宮殿的同時,又強令百姓每五人出一輛馬車、兩頭牛、十匹布、十五斛米,作為戰備物資;家裏有五個男人的出三個,有四個男人的出兩個做為兵役到鄴城集中準備出征,如有違令者,立馬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