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把握主動出擊的最佳時機和方式(2)(1 / 2)

“我不能站著說話”,戴維斯說,“而且我也不是來受審的。我和你已經提前預約,如果你覺得應當信守諾言聽聽我們能為你提供什麼服務,那麼我就聽你的。否則,我隻能遺憾地走人了。”

那位商人眨了眨眼,然後伸出手。

“您說得對,我的朋友。請進來吧!”他說。

“不到3分鍾,戴維斯便離開了此人的辦公室。離開時,他的口袋裏裝著一紙簽好字的5萬美元人壽保險合同。”

聰明人製服別人時經常用的另一種類似方法,就是“你發你的火,根本不理你”。

裝得漠不關心而讓對方情緒失控

布魯斯·巴頓說,在約翰·D·洛克菲勒的事業早期,有一個滿是怒火的家夥曾魯莽地闖進他辦公室,大步流星地走到他辦公桌旁,重重地用手指敲擊著桌麵,怒不可遏在大罵:“‘洛克菲勒先生,我恨死你了’,他嚷道,‘我恨你的理由多得數不清,看在上帝的分上,你要老老實實地聽我給你講清楚。’”

“隨後,他開始了長達10分鍾的怒罵。這一通大罵如同古羅馬時期西塞羅對凱蒂林的指責一樣,聽起來像一首散文詩。辦公室的其他員工對他的叫罵聲聽得一清二楚,都等著看洛克菲勒先生拿起一瓶墨水砸向此人,或者讓門衛把他轟出去。但是洛克菲勒卻什麼也沒有做。他放下手中的筆,看著攻擊他的人,作出一副親切而饒有興趣的樣子,而這隻能促使對方的謾罵更加惡毒和猛烈。

洛克菲勒向前探出身子,似乎不願意錯過對方說出的每一個字。

來客一下愣住了。

他的思路開始不由自主地混亂起來,由於怒火中燒,對方又不肯反擊,他的謾罵開始失去依托,無法長時期地持續下去。最後,他嗓子裏咕咚響了一聲,停止了罵聲,等待著對方回應。

約翰·D·洛克菲勒還是不做聲。他的敵人噎住了。他本來準備迎接一場惡戰,在腦子裏把洛克菲勒先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全部想了一遍,並且做好了迎頭痛擊的準備。但是,你又如何和一個一句話不說的人打口水仗呢?

“他在桌子上又重重地敲了兩下,這顯然是缺乏自信的表現。隨後,他意識到自己顯然在自找沒趣,隻好站起來,沮喪地走向門口。聽著辦公室的門‘咣’的一聲響後,洛克菲勒一把拉過椅子,靠近辦公桌,然後拿起桌上的筆,開始絲毫不差地從適才被中斷的地方繼續寫。無論是當天還是此後,他對這件事都隻字未提。”

正如我們所知,在許多情況下,通過這種簡單的方法是能夠壓製別人的。

對謾罵充耳不聞,對來客熟視無睹,任其淋漓盡致地罵下去,便是給了其自尊心決定性的一擊。成功運用這一策略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位美國富豪一次冒犯了豪斯上校,因為他總是“過於隨意”地對豪斯直呼其名。亞瑟·D·豪登·史密斯說,自那以後,“當那個人給豪斯打電話道歉時,豪斯總是說忙、走不開……之後,我看到他又有幾次采取了相同的戰術。這些辦法似乎很管用。”

後來有人聽說那位富豪抱怨自己受到了豪斯的不公正待遇,並說他懷疑豪斯這個人是否很“刻薄”。其實,豪斯向史密斯解釋說,這是他懲罰那種不守規矩的人的最好方法。

威廉·E·格萊斯頓在一次參加宴會時,與一位目中無人的編輯坐在一起。這位編輯席間公然對這位偉大的英國政治家說了一句輕蔑的話。其實,格萊斯頓幾天前已經收到這位編輯寫的一張字條,於是心中竊喜。但是此人堅持說,那張字條肯定不是他寫的,不過倒可能是他的秘書所寫。格萊斯頓什麼也沒說,但從那時起,他就要麼對此人視而不見,要麼對此人充耳不聞。格萊斯頓興致勃勃地和大家聊著天,但那位編輯卻整個晚上都神情落寞、鬱鬱寡歡。

領導者有時候在麵對對手時采用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裝出一副完全漠不關心、事不關己的樣子,故意使對方情緒失控。

格萊斯頓對其在國會的著名政治對手迪斯雷利就采用了這種方法。默裏說,當格萊斯頓站起來準備攻擊他的時候,他會抱著雙臂絲毫不為所動地坐著,並通過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動作消磨著時間,比如抬頭看一眼已經調得很準確的掛鍾指針,或者彬彬有禮地把桌子上被對手憤怒時用手捅亂的文件重新擺好。這是一種比最猛烈的反擊更讓人覺得可恨的蔑視和挑釁。

在法庭上,約瑟夫·喬特對此類看似漠不關心但卻讓對手更加慌張的方法駕輕就熟。

成功人士多半能智勝對手,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對方沉不住氣的時候,他們卻無動於衷、始終平靜。他們很好地控製著自己的憤怒情緒,把它當成精確瞄準目標的槍膛背後的火藥。有了這些火藥,情緒是否爆發往往隻是個策略問題,可視情而定。隻有當情緒大爆發是戰勝對手的最佳途徑時,他們才會那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