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為上:人際關係的法寶

讀者朋友們,大人物在與人交往方麵要比我們多數人謹慎得多,他們總是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而這些往往都是我們不重視的。他們懂得:隻有通過別人的幫助,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大約一刻鍾,赫伯特·胡佛除了說“是”或“不是”之外,其他無法什麼也沒說。他雙頰飽滿紅潤,笑容可掬地坐在大安樂椅上幹耗時間。“芝加哥每日新聞”的招牌記者保羅·裏奇很是擔心。在這裏,他又是乘坐胡佛的專列,又是乘坐胡佛的專車,而且現在除胡佛本人之外沒有別人。多麼千載難逢的采訪良機!可是他卻一無所獲。

胡佛要麼不願開口,要麼不會說話。

裏奇接二連三提及胡佛愛談的話題,希望引導他打開話匣子,但都沒有在那雙精明的藍灰色眼睛裏激起半點真正的興趣。

裏奇現在遇到了一個所有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他希望給一個無論年齡還是地位都比自己更大的人留點兒印象,但這個大人物就是不為所動。

裏奇怎樣才能讓胡佛打開金口、達到自己目的呢?他無意中用到了采訪常用的一個訣竅,而這次應用純屬偶然。“正當我絕望之極時,”裏奇說,“幸運之神前來幫我。我把一件他了如指掌的事描述錯了。”

“列車當時正穿過內華達。”

“我看著窗外毫無生氣的荒野和遠處灰蒙蒙的山巒,說,‘這片土地仍然處在用鋤頭和鐵鏟開墾的年代。’”

胡佛立即接過話茬說:“‘現代方法已經取代了過去那種漫無目的的開墾方式……’此後將近一小時,他都在滔滔不絕地談開墾……話題後來又轉到石油、航空郵件和好幾件其他事情上。”

當時,胡佛是全世界最顯要的人物之一。此時,他正以共和黨總統競選候選人身份前往帕洛阿爾托,參加在那裏舉行的公告儀式。在他的專車裏,許多身份顯貴的客人正在焦急等待著他。然而,他卻將差不多兩個小時的時間專注於一個幾乎從未謀麵的年輕人身上。

裏奇給胡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達到這一目的,並非為了向胡佛顯示他多麼聰明,而恰恰是用了完全相反的方法。通過暴露自己的無知並給胡佛一個糾正的機會,他終於如願以償。

為什麼這個伎倆能在胡佛身上起到顯著效果呢?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並不難,卻能讓我們獲益匪淺。

保羅·裏奇無意中采用的方法,隻不過是聰明人與人交往過程中運用的諸多方法之一。這些方法雖然簡單,卻不同尋常。我們將要分析和研究的正是這些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德懷特·莫羅怎樣僅通過提問便吸引和感化了一些頭麵人物;本傑明·富蘭克林怎樣通過請對方幫個小忙,便使一位對手變成終生摯友;赫伯特·胡佛怎樣通過假裝善用打字機,為職業生涯奠定基礎;西奧多·羅斯福怎樣通過采用一個多數人都不重視的小伎倆,便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很快變成鐵杆支持者。

在數百件此類有趣的小事中,我們將看到自己每天都遇到的問題,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是怎樣輕鬆解決的。

在每件小事中,我們都會發現一種感化他人的方法。這些方法既屢試不爽,又簡單易行。我們將了解這些方法起作用的方式,以及如何使其為我們所用。此外,我們還將找到一個被人無數次提及的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就是:“偉人和我們區別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