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楨點點頭,接著說道:“第二件簡單些,就是關於我家商隊的事,你也看見了,我那生意做得不小,該跑的地方有點多,所以需要太子幫我搞個大宋邊關的出入通行文碟,別到時候官兵們把我的人當跑黑貨的抓了。”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壓低聲音道,“以後我這商隊每年的盈利我都會準備好一份以作稅收之用,還請殿下幫襯著些才是。”
趙桓大喜,想都不想就拍板答應:“好,愚兄回京即辦。”讓他幫襯,這不是明擺著是徐子楨在送他小金庫麼?哪還有不答應的道理?
徐子楨不以為意,反正這事怎麼看都是好事,趙桓沒理由不答應。
他掰著指頭說第三件事:“還有個事,其實說起來與我無關,隻是我的一個建議罷了。”
趙桓佯作不快道:“賢弟,有何良策直說便是,莫非你還嫌愚兄不準麼?”
徐子楨哈哈一笑,給趙桓倒了杯水,接著說道:“我知道咱大宋以文治天下,但武之一事也不能少,應天府有應天書院修文堂,好像汴京還有個尚武堂,是天下武舉聚集之所,是吧?”
尚武堂一詞還是徐子楨前些天和高璞君聊天時聽來的,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以武奪天下,所以自他起就一直限製武將,怕的就是別人跟他一樣,把他的天下再奪了,但是徐子楨對此很是不齒與不屑。
文武兼濟才能定國安邦,光把文學修煉到登峰造極,可沒幾個能打仗的,到時候兩國開戰難不成派一群書生上陣開罵麼?徐子楨前些日裏一直流連在煙花之地,但心裏卻始終在盤算這件事。
“我建議以太子之名開個學堂,兼修文武,文能治國安邦,武能行軍打仗,若此事能成的話,將來大宋朝堂上不論文職武將都會不乏人才了,殿下你覺得呢?”
趙桓聽得目瞪口呆,大宋朝武學堂自然是有,可從沒有過文物兼修的學堂,這種東西在當下這年代可是極不合時宜的,他下意識的就想拒絕,但剛張了張嘴就停在了那裏,因為他意識到一件事,這建議若真能成為事實,那麼最終的受益人將會是他趙桓,因為不論文武人才,都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他的臣民。
“賢弟此議大妙,大妙啊!愚兄回京後便著手此事!”趙桓激動地站起身來,緊緊握住徐子楨的手。
徐子楨又打了個哈欠,心裏卻是樂翻了天,文武學院的念頭他起了沒幾天,但是越想越覺得有其可行性,而且他已經想好要是真的建成的話該如何運作,必定能給將來的趙構準備下不少人才來,不過他沒想到趙桓居然答應得這麼爽快,連他早早準備好的一大段忽悠用詞都省了。
“我沒什麼可說了,殿下早些啟程吧,一路順風。”徐子楨對趙桓拱了拱手,看那樣子似乎又要回屋裏睡一覺。
趙桓識趣地就此離去,而且他的心裏早已激動得不能自己,一個鐵桶般牢固的大宋江山似乎已在他麵前慢慢出現。
徐子楨剛回進屋裏不久,窗欞就輕輕一響,床上的水琉璃警覺地翻身躍起,長劍已然抽出,剛要刺出時卻聽見一聲輕笑:“琉璃姐姐,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