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方法比什麼都重要(2)(1 / 3)

以往我們經常聽到某些人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苦勞固然使人感動,但是在市場經濟體製下,隻有那些作出實際業績,能夠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業績的人才能夠贏得公司的青睞,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業績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一位曾在外企供職多年的人力資源總監頗有感觸地說:“所有企業的管理者和老板,隻認一樣東西,就是業績。老板給我高薪,憑什麼呢?最根本的就要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場上產生多大的業績。”現在就是一個以業績論英雄的時代。

不管你的能力如何,不管你的工作是否努力,你想在公司裏成長、發展、實現自己的目標,你都需要有業績來保證你實現你的夢想。隻要你能創造業績,不管在什麼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晉升的機會。因為你創造的業績是公司發展的決定性條件。而要創造出良好的業績,找到正確的方法是最關鍵的。

業績至上,方法至上。僅僅會埋頭苦幹、不問績效的“老黃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更需要能插上效益翅膀的“老黃牛”。

江蘇雙良集團總裁繆雙大在集團的年終總結大會上就改革問題提出:要改變傳統的對功勞與苦勞的認識。苦勞隻能說明辛苦,功勞是建立在苦勞的基礎上的,有功勞才有貢獻,功勞包含著勤勞、智慧、機遇。要倡導講貢獻,比貢獻,以成敗論英雄。

著名的三正半山酒店的酒店管理行動綱領裏麵寫著這樣幾條:

1我們追求出正果。出正果就是我們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個好的結果。我們反對隻說不做,同時我們也反對做而無效。隻有持之以恒地付出,不折不撓地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回報。

2企業對員工價值認可的程度,取決於員工為企業創造業績的多寡。

3我們堅持以績效的獲取和提升作為管理的出發點,以績效水平作為評核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依據。

4工作價值和市場價值決定著員工的分配基準,績效水平決定著員工的實際獲得。

在職場中,業績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標準。無論黑貓白貓,能夠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多幹少幹,能夠出績效的員工才是企業最需要的員工。在以往的時代,我們強調“老黃牛”精神。不錯,在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老黃牛”精神。但也必須看到,進入凡事講效益的現代,光像“老黃牛”那樣低頭做事是不夠的。著名的人力資源培訓師吳甘霖先生曾提出過一個“市場經濟下的新敬業精神”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強調以效益為核心!讓“老黃牛”插上效率和效益的翅膀!對一名員工來說,我們需要重視如下市場經濟情況下的發展法則——

隻有你為單位創造財富,單位才會給你財富;

隻有你為單位創造空間,單位才會給你空間。

隻有你為單位打造機會,單位才會給你機會!

為此,要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要在公司獲得更大的發展,你就必須格外重視方法不可!

如果你有機會到日本鬆下公司參觀,你就會在標語牌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有智慧,請你貢獻智慧;

如果你沒有智慧,請你貢獻汗水;

如果你兩樣都不貢獻,請你離開公司。”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員工其實可以分為三種:

1具有敬業精神並能找方法的員工。他們擁有智慧並樂於奉獻智慧,這份智慧必然會給企業創造財富。毫無疑問,這類員工是最好的員工。

2敬業但是缺乏方法的員工。他們能夠也隻能奉獻汗水, 單位需要這種員工,但他們自身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3既不去找方法,又不敬業的員工。他們什麼也奉獻不了,所以最終的結局隻能是離開。

找對方法,莫讓功勞變苦勞

追求的效率是一個現代員工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場經濟時代,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個好的結果。不僅要做事,更要做好事。不僅要有苦勞,更要有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