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關愛棄嬰反對墮胎(1 / 3)

仁愛傳教會的守護神就是聖母瑪麗亞。剛開始,特裏薩修女和姐妹們要自己去路邊尋找那些沒有醫院願意救治的被遺棄者,然後再把他們抬回來。收容所收留的第一個被遺棄者是一位婦女,她是亨利神父碰巧在那個全身癱瘓的中年婦女躺過的地方發現的。逐漸的,當地警察和其他有關部門也開始行使他們的職責,幫忙把那些人送過來。“純潔之心”收留被遺棄者與日俱增,但是天主總能保證他們的需要能得到滿足。

摩提吉爾的居民都知道了“純潔之心”,盡管他們也很窮,他們仍然湊錢買來了收容所最早的兩張帆布床。偶爾也會發生沒有空床給新到病人分配的情況。這時,修女們總能見到感人的一幕:一些老年病人爭先恐後地要把自己的床讓給新來者。

到1998年,收容所有了兩個病房,一個女性病房,一個男性病房,每個病房都有57張傳、一個來自加爾各答市政府的醫生和20多名護士。這些護士主要是仁愛傳教會的修女和一些誌願者。

在加爾各答孩童之家的牆壁上有這樣的標語:

花時間思考,花時間祈禱,花時間笑。

那是力量的源頭,那是世界最強大的力量,那是靈魂的音樂。

花時間遊戲,花時間去愛和被愛,花時間給予。

那是青春長駐的秘訣,那是上主賦予的特恩。

一日光陰苦短何容自私為己。

花時間閱讀,花時間和善對人,花時間工作。

那是智慧的泉源,那是通往快樂之路,那是成功的代價。

花時間去行善,那是天國的鑰匙。

其實在摩提吉臨終關懷院剛成立的時候,就時常有人把孩子丟在門口,甚至有時一天能收到3個棄嬰。所以,特裏薩姆姆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收養棄嬰。

我們都知道了,印度的加爾各答是窮人最密集的地方,所以,好多家長因為貧苦不堪,不得不拋棄孩子,有的甚至被殘忍的弄死。

可是人手本來就緊缺,孩子又小,特裏薩姆姆經常通宵達旦的照顧這些可愛的孩子。而臨終關懷院又太清貧,沒什麼適合孩子的營養品,姆姆不得不四處奔走、行乞。

姆姆認為,即使是被拋棄的小孩,那也是上帝的恩賜,他們也有權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後來,姆姆和修女們滿大街尋找垂危的病人的同時,還會留意有沒有被丟棄的小孩。有時候,她們會一下找到兩個人——一個病危的母親抱著一個哭泣的孩子。母親是奄奄一息了,可是孩子還很健康、鮮活啊。

棄嬰的數量不斷增加,臨終關懷院已經容納不下了。姆姆果斷的決定,成立一個正式的兒童之家。兒童之家還兼做臨時的產科醫院和學校,就設在臨終關懷院的旁邊。換句話說,兒童之家不僅收留棄嬰,還收留流浪的兒童,並幫助他們接受教育,還收留單身的窮苦孕婦,使她們順利的待產。

姆姆常說,所有貧窮的人之中,孩子是最孤獨、最無依無靠、最無助的,他們也是最需要愛與同情的弱者。

姆姆告訴修女們,一定要耐心而又細心的照料這些可憐的孩子,還必須和孩子擁抱,親親孩子,逗他們開心,要讓孩子歡樂的笑,要讓他們全身心的感覺到母親般的愛撫與溫暖。

剛撿回來的孩子,通常有著不同程度的殘障、疾病和營養不良,修女必須細心地為他們洗澡、喂奶和喂藥。姆姆規定,無論怎樣,修女們必須抱吻孩子。

所以,在這裏永遠洋溢著歡樂,根本看不到憂愁。當你看到修女們抱著孩子又親又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種發自內心的愛憐和歡喜,真的很美麗、很感人。

記者簡·古德溫來到兒童之家采訪,當她看見一個修女抱著一個患有嚴重疥癬塗滿藥膏的男孩,並做出親昵的又親又頂的動作時,她不禁問道:“難道你不怕傳染嗎?”而艾美修女回答道:“不會啊,你可以試試,你會發現,很快你就會忘了這種恐懼。那時,你就會覺得他們和別的孩子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孩子,而孩子不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嗎?”

修女和一般醫生的區別不就在於此嗎?愛,就是她們最重要的治療方式。

特裏薩姆姆是那樣的喜歡孩子,隻要她一走進兒童之家,她就會笑逐顏開,什麼煩惱也忘了。姆姆經常一手抱著一個孩子,在房間裏走來走去,監導工作,同時樂嗬嗬地抱吻孩子。

兒童之家的棄嬰裏,有很多新生兒,有不少的新生兒還是早產兒,他們通常是因為墮胎失敗而造成的。蘇妮塔說:“我估計這些孩子的母親曾經服藥,想打掉孩子,所以這些孩子還沒出生就已經中毒了。不過為了生存,這些嬰兒還是掙紮活了下來,隻是孩子出生以後,不足兩磅,吮吸都困難,隻能通過鼻孔向胃裏注射營養素。”

可以想象,這些嬰孩想要平安的活下來是多麼不容易,所以,有一些孩子總因為各種原因而夭折了。而修女們又會像他們的親生母親一樣,小心翼翼地把他們包好。

新生兒的衣服大部分是來自歐洲的捐助,不過這些熱心的捐助者完全不知道,這些苦命的嬰兒因為病痛等各種原因,身形瘦小虛弱,所以,他們捐助的衣物總是太寬大了。於是,修女們經常提醒他們,千萬別把衣物做的太大。

有一回,特裏薩姆姆和幾個來自歐洲的義工親身經曆了這樣一件可怕的事。他們從一條豺狗的嘴裏拖出了一個新生的嬰兒,令人悲痛地是,這個不幸的嬰兒隻在姆姆懷裏呼吸了一個小時。姆姆說:“即使他的生命隻有一個小時,我們也要收留他。這些嬰兒雖然還小,沒人照顧和疼愛,可是即使是嬰兒也能感受到愛啊。”

不僅如此,隻要是生命就能感受到愛,哪怕是一隻小狗,一隻小貓,甚至是一棵樹、一朵花,也能感受到愛。

兒童之家的良好聲譽迅速傳播開了,一些無助的父母聽到後,就把自己的孩子送過來了。而姆姆對這樣的孩子,從來不拒絕。

那個摩提吉的小男孩巴布10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他的父親因為找不到糊口的工作,隻好帶著他和他的弟弟妹妹來向特裏薩姆姆求助。巴布的父親跪在姆姆麵前,傷心地請求姆姆收下巴布的弟弟妹妹,他自己則要帶著巴布去乞討流浪。

姆姆很難過,她知道他們實在走投無路了。於是她立馬答應了巴布父親的請求,也收下了巴布和他的父親。

兒童之家除了收留棄嬰,還會收留一些稍大的孩子。而稍微大點的孩子在兒童之家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必須學會認字、計算、唱歌、跳舞、繪畫和閱讀,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學技術,姆姆希望他們可以學會一兩門技術,這樣進入社會了也不怕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