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征程蒸騰》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這一年冬天來得特別的早,剛進十一月就極盡蕭條,蒼黃再次成為了大地的主色調。凜冽的寒風夾雜著塵沙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古老的黃土高原吞噬了一切生命的氣息,將那份粗獷和沉寂留給了人們。
在山的轉角處,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小臉凍得通紅,趕著一群羊慢慢地朝山下的小村子走著,粗大的麻布上衣穿在身上顯得那樣的不合體,這也成了五百裏高原上惟一的景色。這個夾在高原和荒漠間的小村子叫五柳驛。小村之間一條小河穿過,河兩岸零星的散落著上百戶人家。以前這個小村也是異常的繁華,在隋朝大業中期還設有專門的驛站,供往來的客商休息。後來中原地區發生了戰亂,無暇顧及,這裏便淪為突厥人肆意踐踏的土地。很多的青壯年為了躲避突厥人都搬到了關內,隻剩下安土重遷的老人和無依無靠的孤兒,小村也跟著衰落下來。但是這裏雖然沒有長安的聲色犬馬,沒有陽關的高險峻拔,卻有一種異常的寧靜。男孩是村裏的孤兒,在他四歲那年,父母出去勞作慘遭流兵殺害,村裏的老人把他撫養長大,後來又介紹他給地主家放羊。雖然每天隻有少得可憐的三文錢,每天都要睡在柴房裏,但他覺得很幸福,畢竟不用再向以前那樣無依無靠,那樣餓肚子。李驚鴻這個名字是他父母留給他的惟一的東西。把羊趕入羊圈,仔細檢查一番後,李驚鴻便托著沉重的身子,沉沉的睡去。晚飯對於他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睡覺是抵擋寒冷與饑餓的唯一辦法。冷風從房子的木縫間鑽進來,將僅有的一絲溫暖虜走,夢裏麵他又夢到了在沙漠裏穿梭的商隊和自己的媽媽。
從西域到長安,有兩條路可以到達。其一是穿越天山、昆侖山,經過茫茫的戈壁抵達長安,這條道路不但崎曲難行,貨物容易損壞,而且路途遙遠,增加了貨物的運輸周期。其二也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過玉門關,經敦煌,沿突厥草原西部到達中原,小村在突厥草原邊緣也成了這條路上必須經過的地方。在隋朝中葉,這裏曾經設置過專門的機構來保證商隊的安全,供客傷休息。隋末戰亂以前,突厥人開始頻繁的搶劫來往的商隊,很多的商隊便不再來做生意。正是因此,西域和中原的商品差價越來越大,比如西域的胡椒、香料、珠寶,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異地銷售可得十倍之利。有利潤就會有冒險。巨大的差價也吸引了敢於冒險的商人,在突厥人的刀口上賺取利潤。男孩的夢想就是未來可以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駝隊,載著貨物,往反穿越在大漠之中。
第二天的一大早,天還沒亮,李驚鴻便趕著羊群來到了大漠與草原的交接處,坐在小土堆上,等待著日出。地主家對他並不好,每天都是沒完沒了的苛責,但是他心裏仍然充滿感激。有地方住,有東西吃對於一個孤兒來說還苛求什麼呢?所以每天他都是早出晚歸,來躲避地主的嗬斥。他喜歡冬天早晨的陽光照身上溫暖的感覺,給人以希望。近處羊兒靜靜地從泥土裏拋著草根吃,村子依然是那樣的寧靜。冬天沒有農活,孩子們也不用去私塾,所以大人和小孩早晨都窩在被子裏,享受家的溫暖。遠處的大漠上被陽光鍍上了一層金色,顯得格外的美麗。胡楊是大漠上唯一的植物,由於極度的缺水,以前那些茂密的胡楊林已經被風沙吞沒,隻剩下幹枯的枝幹,裸露在沙漠上。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這也許是對胡楊最好的寫照。在枝幹的底下,一株胡楊幼苗,悄悄的探出頭,生命的希望在那裏將得到延續。以前每天的工作隻是單調的放羊,後來李驚鴻發現村裏的砍柴人經常到這裏,將那些幹枯的胡楊樹枝背到村子,賣給那些需要取暖的人。於是他也效仿他們將那些胡楊枝收集起來,傍晚放到羊背上駝回村子賣掉。再後來他發現城裏的根雕藝術者常來這裏尋找胡楊樹根,來作為根雕的原型。因為胡楊需要從幹旱的沙漠裏吸收大量的水份,所以根係特別的發達,奇形怪狀的也多,而且胡楊樹質地堅硬,不易變形,不易腐爛,正是根雕的上品。賣質量不如賣造型,所以李驚鴻在收集好胡楊樹枝後,將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枝根挑出來,低價賣給根雕工藝者,剩下的賣給村裏取暖的人。就是憑借這種方法,兩年後他有了為夢想積累的第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