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邊境商機(2 / 2)

說到這裏,阿德難過得停了下來,看了看孫亮,然後繼續說道,我還有二個同學,也是在這裏被炸死的,當年他們拿著從供銷社買來的手電筒跟越南人交易……

越南人很喜歡中國貨?孫亮刻意把話岔開,他不想讓阿德回憶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阿德說,是的,在中越貿易區,凡是中國貨都好賣。我的那幾個同學他們膽子比我大,電風扇、電飯鍋等什麼都做。

孫亮說,那你為什麼不象他們那樣做大點?阿德說我那幾個同學父母基本不管他們。我媽管得嚴,她總想讓我讀書出人頭地,可我不是讀書的料。

你現在出來折騰,你媽知道嗎?

我媽知道了還了得!肯定打斷我的腿。我現在是從學校裏逃學出來的。

你就不怕老師跟你媽告狀?

不怕,老師那我搞惦了。

搞惦了?

阿德得意地笑了,說這你不懂了吧?裝病呀……

孫亮也笑了,說你能裝幾次呀?總不可能你天天生病吧?

阿德不在乎地說,能裝幾次算幾次,大不了我不上學,專跑生意。

那可不行,你沒文化,以後會吃虧的。孫亮趕緊說。

說話間,孫亮和阿德騎著自行車進入了中越邊境的一個簡陋且繁華的貿易點兒。

雖然在這裏打過越南,但是這個地方孫亮還是第一次來。

看著孫亮很好奇的樣子,阿德介紹說,這個邊貿點兒最早產生於1988年。當時一些越南人翻過大山到中國友誼關附近與當地人做交易。越南人要手電筒等日用品,我們中國人則喜歡他們帶來的芭蕉,於是以貨易貨。過了半年,貨易貨生意越做越大,越南貨從最初的芭蕉到後來的魷魚、蛇、黨參、烏龜等,中國貨也從手電筒擴大到布料、文胸、自行車等各種日用品。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倒騰自行車的?孫亮問阿德。原來我倒騰過一些手電筒,但那來錢太慢,自行車錢來得快些。倒騰自行車才開始不久。

孫亮聽罷阿德的話,點了點頭,說小兄弟,你們為什麼不做兩頭生意呢?

兩頭生意?阿德一時沒反應過來。

就是把自行車賣給越南人,再從越南人手裏買些中國缺乏的商品回去……孫亮解釋著。

原來我們都是這麼做的,但現在越南人往這邊帶商品少多了……阿德告訴孫亮,在這裏,中國和越南隻隔著一條路,那邊是越南,這邊是中國。中越通商邊貿,大大地增強了邊境地區的經濟繁榮。越南大多數都是貧困地區,小賣小買的人很多,他們沒有什麼錢。有時候,為了生計,他們挑幾十斤水果或者青菜到中國這邊賣,每天得利一、二十元供小孩子讀書、生活開支。而越南每條小路都有邊防把守,有的邊防知道邊民生活困難,許多人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她們過來過去。但是有些邊防很腐敗。上個月初,聽說有一個越南邊防被發現死於山上……這個越南邊防很貪婪,隻要越南邊民做生意回去經過他負責的路段都要搜身檢查,有時候邊民身上僅有的10元搭車錢也沒收,越南邊民恨透了他。三年前,那個邊防突然不見了,大家都以為他調走了。上個月初,有一邊民上山,發現了一堆白骨,公安去查驗白骨的時候,見白骨裏麵有一個胸障,胸障的編碼正是那個邊防的。凶手到底是誰?一直沒有找到。

越南真有這麼腐敗?孫亮有點驚訝,在孫亮看來,這有點象土匪,明偷暗搶。

這才不算什麼呢,越南邊防大腐敗你還沒聽說過吧,有時間我慢慢跟你說。阿德有點得意地說。

說話間,孫亮和阿德已經進入貿易點兒。在貿易點兒狹窄的小道上,中國人和越南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著生意,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戰事不斷的越南,重建後一貧如洗。生產能力不僅嚴重不足,而且物資緊缺,各個領域都需要大量的商品物資。而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時期,越南的需求符合了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各類物資不斷地湧向越南。如中國的錄音機、電風扇、自行車、電飯鍋和瓷器等,很受越南人歡迎。而由越南過來的木材、棉紗、橡膠、鋼材、海產品等,也大受中國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