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不要顯現得比別人聰明(1 / 2)

誰都希望自己聰明,但聰明不是說出來的,如果你真的很聰明,就不要說自己聰明。

19世紀英國政治家查士德裴爾爵士曾對他的兒子作過這樣的教導:“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地告誡他的門徒:“你隻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無所知。”正所謂大智若愚,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守拙”。這是一種掩飾自己,保護自己,積蓄力量,等候時機的人生韜略,經常在敵對鬥爭中使用。

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這種韜略還可用來維持與改善同他人的關係,特別是當你發現了他人的錯誤而又不能不指出時,使用這一策略尤其重要。因為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因為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等於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這時,即使搬出所有的權威理論和所有鐵的事實也無濟於事。為什麼要給自己尋找麻煩呢?

因此,在指出別人錯了的時候,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例如,你可以用若無其事的方式或者也許是你自己錯了的方式提醒別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提醒他忘記了的,或者提醒他錯了好像是他沒說清楚似的。這將會收到神奇的效果,無論什麼場合,誰都會反對你說他不對。

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困難呢?

有一位年輕的紐約律師,他參加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這個案子牽涉到一大筆錢和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對年輕的律師說:海事法追訴期限是六年,對嗎?律師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後率直地說:不,庭長,海事法沒有追訴期限。當時,法庭內立刻靜默下來,似乎連氣溫也降到了冰點。雖然年輕的律師是對的,法官是錯了,年輕律師也如實地指了出來,但法官沒有因此而高興,反而臉色鐵青,令人望而生畏。盡管法律站在他這邊,但年輕律師鑄成了一個大錯,居然當眾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的錯誤。

這位律師確實犯了一個錯誤。在指出別人錯了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為什麼要讓他人覺得你更聰明呢?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是低調內斂的,他們從不自恃有才而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如果你真有才華,也千萬別顯示你比別人聰明,否則不僅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朋友,還會招來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