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識是膽量與謀略的合稱,兩者是成功商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有勇無謀則無異於莽撞,有謀無勇則會成為行為上的懦夫。兩者的完美結合才是成功的代名詞。
膽量大於謀算,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膽量小於謀算,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機。商場如戰場,所以這個觀點同樣適合於廝殺在商業戰場上的人們。
人們常常會用“膽量”這兩個字來說明敢想敢幹、敢做敢當的精神。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麵對許許多多的問題和矛盾,處理這些問題,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有經驗、有智慧、有謀略、有才幹,同時,還有一樣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膽量。所謂的膽量,通俗地就是講要敢於想別人所不敢想的,做別人所不敢做的,為別人所不敢為的,一句話,就是人家不敢的,你敢,這就是膽量。
對於一個人想要完成一件事或者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來說,膽量就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膽量在一個人成就事業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難怪古人在造詞的時候,把膽量與謀略合在一起,叫“膽略”,其中膽在前,略在後,這就是說膽量和謀略雖然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但如果把這兩者作一比較的話,很顯然,膽量比謀略更重要。
中國杉杉集團現任董事長兼總裁的鄭永剛在1989年接手寧波甬港服裝廠時,那還是一個員工不到300人、虧損卻超過1000萬元的小企業。今天,他領導的杉杉集團已擁有21個服裝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近50億人民幣。
當時的寧波甬港服裝廠雖然擁有先進的設備,但主要還是為國外企業做加工。鄭永剛的到來,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變化。他先注冊了“杉杉”等品牌,然後借錢在全國各地做廣告,提出無形資產經營理念,構建起當時全國最大的服裝市場銷售體係,全麵導入企業形象識別係統,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建成國際一流水準的服裝生產基地。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他還把杉杉集團的總部從寧波遷到了上海。
來到上海,鄭永剛加快改革的腳步,先後割舍了早期巨資建起的營銷渠道,大規模裁減營銷人員,撤掉遍布全國的分公司,而代之以特許加盟銷售體係。最大膽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從服裝生產加工領域抽身而退,將銷售和生產全部外包,隻負責品牌的核心運作、推廣及服裝設計。這種經營模式在中國服裝界是超前的、大膽的舉動,而且還將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拱手讓給了競爭對手雅戈爾。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杉杉把生產和銷售全部外包的做法十分冒險,但鄭永剛既然有膽量改革,也必然有他過人的打算。他認為,品牌才是第一位的。因為在服裝行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品牌營銷。生產可以購買,銷售可以控製,隻有提升品牌這一價值鏈上利潤最豐厚和最關鍵環節的競爭力,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