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保護瀕危動物的主要措施(1 / 3)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多個單位一起麵向全社會做出了“保護地球、保護大自然,拯救瀕危野生動物”的倡議。然而,保護瀕危動物卻需要采用法律、經濟等途徑來完成。

第一節 主要措施

對於保護瀕危動物首先做的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並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物也得到很好的維護。

其次是開辦馴養繁殖的場地,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非常重要的路徑。在發展人工繁殖種群的同時,不但可以防止、延緩物種的滅絕時間,又可以滿足人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物質,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以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物種的野生種群數量。

再者是創辦資源監測以及科學研究,然而這個辦法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條件。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失原因、生存環境以及分布區的變遷,同時也為國家製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積極地提供了科學依據。創辦瀕危動物的生物學研究,不但利於了解瀕危動物的致危原因,並且還能研究解決瀕危動物的救護等問題。

接下來就是提高法律保護意識,加大執法力度,禁止或限製商業需要的開發利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瀕危之物的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地擴張,保護管理的難度也會不斷地增加,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範瀕危動物保護管理以及經營利用行為,對於那些目前尚未瀕危但開發利用強度很高的一般動物,還需要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動物,限製對其野外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對於一些市場需求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瀕危動物,並且還需要適當的提高對它們的保護級別,禁止或限製開發利用野外資源。應鼓勵對一些瀕危動物開展馴養繁殖,對於瀕危程度較高的種類,則需要國家和社會扶持開展馴養繁殖,禁止對其種類資源的開發利用。

最後就是有必要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資金以及先進的經驗、技術和設備。瀕危動物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對瀕危動物的保護管理更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目前為發展中國家,瀕危動物保護管理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設備和保護管理方法都還沒有到位和完善,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向有關國家學習先進經驗等。

我們應該認識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自覺保護瀕危動物以及它們的棲息環境,主動向親友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堅決杜絕利用野外來源的瀕危動物,做到不吃、不用、不養野外來源的瀕危動物或者其他的生物。並且積極戳穿破壞瀕危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積極為瀕危動物保護部門或者單位獻計捐資,支持瀕危動物的保護管理工作。

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然而在這方麵,人類已經遭到了根本性的潰敗,這潰敗是如此的徹底,其他所有的敗壞都由此而滋生。——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

第二節 對於瀕危鳥類的主要保護措施

目前不少名貴的、珍稀的鳥類已經成為飯桌上的食物,成為人們捕殺的對象。

一、堵住野生動物在市場的流通渠道,隻要他們獵殺的野味不能在市場上賣,且會受到法律的製裁,那麼獵殺野生動物的現象將會大大地減少。

二、我們應該在野生資源得到保護的基礎上,適當滿足人民需求,建立野生動物飼養基地。

三、為捕獵鳥類而棄法於不顧,那麼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懲罰,絕不手軟。“打”是一種手段,隻有嚴打,才能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不少鳥類有著很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養鳥可以使農村副業經濟得到促進,使飼養人走向致富之路;客觀上又減少了人民對大自然野生動物的捕殺,保護了有限的動物資源。

第三節 魚類的保護措施

大壩建設應在考慮人類需要的同時兼顧魚類生存的需要。

一、保護水域自然環境。

二、合理捕撈。

三、開展瀕危魚類保護生物學研究。

四、建立自然保護區。

五、堅持合理引種。

六、開展人工繁殖和放流等措施。

由於人的因素的參與,在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直接影響下,或多或少改變和破壞了生物多樣性的格局。

第四節 爬行、兩棲動物保護措施

在修路、水渠、人工堤壩、頻繁的人類活動地區,都會對其自然動物生存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還有重要一點就是人們對某些兩棲爬行動物的偏見,很多人即使不厭惡兩棲爬行動物,對他們也沒有任何好感。

保護爬行、兩棲動物應在他們的生態區域開辟保護區,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

一、自然保護區建設。

二、動物保護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