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以仁為道。
佛門,渡人以渡己,一身佛性。
上佛陀有萬千,下寺廟何止萬千?
一寺供一佛,所以有言曰:菩薩三萬麵首,如來十萬分身。
下修佛之人,不知幾十萬幾百萬。
佛門傳承,不知有幾千幾百。
下的無數佛門子弟,無數傳承寺廟,盡皆以一寺一人為首。
長安化生寺,獨來和尚。
長安化生寺坐鎮京城長安,卻也沒人有攀龍的嫌疑,因為身為下佛教的聖寺,萬千高僧雲聚於此,豈用攀龍?
我不攀龍,龍來就我。
反倒是皇帝每年都給化生寺不計其數的金銀,隻求一年一上香。
而化生寺裏,有一和尚,八歲之前聲名未顯,隻是在化生寺坐在蒲團上,仰頭望。
不修禪也不念經,不知望著什麼。
八歲後,聲名傳遍下。
隻因五年之前,萬千佛僧道人一齊論道,竟是被這從不修禪念經的和尚站到了最後,成為下佛首。
長安城內,如今十三歲已經聲名遠揚的和尚,依舊坐在蒲團上,在化生寺的後院裏托腮看。
寺內眾人早已見多不怪,紛紛忙著手裏的活,懶得去理他。
一個身穿主持袈裟,眉毛濃密的中年男子沿著青石路緩緩走來,一路上見了他的和尚全都合雙手十,微微叩禮。
“莫言主持,師叔又坐了一了。”一個光頭和尚無語道。
莫言抬頭看了看那個稚嫩背影,嗬嗬笑笑,“獨來資聰穎,不讀佛法,看修禪,由他去吧。”
“唉。是。”光頭和尚一臉無奈,起身擔水而去。
莫言緩緩走到和尚背後,眼中閃過一絲驚異。
眼前的和尚,仿佛氣息全無縹緲至極,竟是隱約與地草木融為一體一般。
還沒等莫言出聲,和尚身子打了個機靈,身上氣息恢複如常,回頭看到莫言,咧嘴笑笑,手撓頭。
“師叔,你怎地來了?”
“來看看你。”莫言嘴角微笑,蹲在和尚旁邊,學著和尚剛才抬頭望,道,“又在看什麼?”
“和尚也不知道。”和尚低下頭,看著地麵又發起呆來。
“哈哈,你這修禪,可真是簡單啊。當年玄奘法師受盡千辛萬苦才取來大乘佛法,如今方丈師兄修大乘佛法,我修了乘佛法,你這子,看便能修禪,也算是奇人。”
獨來和尚隻是搖搖頭,“我沒修禪,我隻是在想問題。”
稚嫩的臉上很是認真。
莫言有些好笑道:“你在想什麼,來聽聽,可是佛法?”
“和尚隻是在想,什麼時候能再去望春樓?”和尚皺著眉頭,很認真嚴肅的道。
望春樓,長安最大的妓院。
莫言一愣,許久才咧嘴無奈一笑,伸手揉了揉和尚腦袋:“整在想什麼呢?”
和尚當下很憂傷的道:“唉,上次無為師侄帶我去望春樓,已經有兩個月了。”
和尚一臉惆悵。
旁邊一個正在耕地的年輕光頭和尚臉色刷白。
…………
片刻後,莫言揉著手淺笑,身邊那個年輕和尚已是滿頭大包。
“師弟啊,”莫言看著瑟瑟發抖的和尚,笑道,“現在別想這些了,三後五年一度的佛道之辯又要開始了,到時候化生寺還是看你的了。”
和尚隻是點了點頭,對於這件足以轟動下的佛道之辯仿佛根本沒往心裏去,依舊一臉憂愁的抬首望。
我不修禪,禪自然來。
何處不是禪?
乘大乘,佛法而已。
每日苦思如何渡人,是禪。
每日問佛祖能否去望春樓,亦是禪。
一坐一日,一問一的和尚悠悠歎了口氣,兩眼中很是憂傷惆悵。
佛祖為什麼就從來不顯靈聲好呢?
和尚抬頭看了看麵前的夕陽,又是憂傷的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