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好眠無夢,第二日醒來時竟已是天光大亮。
清默靜靜地看著頭頂上的織金紗石榴百子幬帳,怔忡了整整半刻鍾才回過神來。
坐起身來,將幬帳用合歡銅帳鉤掛起,環視一周,簇新的燙金紅雙喜字前的龍鳳紅燭已燃盡,看到眼前這般情景,清默竟忍不住覺得有幾分好笑。
從蘇州遠嫁到金陵,千裏迢迢,長途奔波確是讓人身體吃不消,一切停當後,她就有了昨夜的好眠。
洞房花燭夜,新郎不見蹤影,新娘卻高枕安眠,真是……怪異!
但清默隻是覺著好笑,唇角輕扯,不禁“嗤”的一聲笑了。
轉念一想,幸好娘親沒來,若她知道自己的新婚之夜卻是孤枕獨衾,該會傷懷吧!想起那日,娘親為她梳頭上妝,親自送她出閣,那殷殷期盼的眼神,看得她的心都在發疼。娘是多麼希望她能幸福啊,連同上蒼欠她的那一份也一起幸福了,可是,她恐怕要讓娘失望了。
一念至此,心下惻然,輕輕歎了一聲。
外間傳來幾個輕微細碎的腳步聲,隨後便有小丫鬟輕聲詢問:“二夫人,起了嗎?”
清默稍整了思緒,應道:“進來吧。”
*=*=*=*=*=*
三個月前,她順從了娘親的安排,重回蘇州雲府,當起了雲家的大小姐。回雲府不久,她的婚事也定下來了,許的竟是金陵永樂王府的二爺。
娘親因何為她尋覓這一門親事,她倒不得而知,但雲家不過是商賈之家,即便是在蘇州這地界也未見得排得上號的,卻攀上了永樂王這枚高枝,雲長歌連夜裏做夢都笑醒了好幾回。
可那永樂王府畢竟與他們這般的小門小戶不同,那些王公貴胄的府裏規矩大套路多,總不能讓人笑話雲家沒見過世麵,不懂規矩。琴棋書畫、女工針黹,這些要花上幾年功夫才能略見成效的也就罷了,行事做派、待人接物的禮數總要好好學一些,免得嫁過去以後讓人看輕了去。所以雲老爺便遣了個名教養嬤嬤劉氏來,為她教習些閨學道理。
昔日在蘇州雲府時,劉嬤嬤就曾教導過,高門大家的規矩多,新娘進門第一天要拜見直係親長,接著就是由親長領著去開宗祠拜祖先,然後是認旁係的親戚。
“永樂王”郝連一族,是祈國唯一的異姓王族。郝連一世祖是追隨祈國高祖皇帝的開國勳貴,四方征戰,馳騁沙場,立下戰功無數,數次解救高祖皇帝於危難。建國後高祖皇帝念及郝連一門忠義,功勳卓著,賜封為永樂王,世襲罔替,永受皇澤。郝連一脈數代顯赫,鍾鳴鼎食,遺憾的是始終人丁單薄。老王爺早在五年前就已駕鶴仙去了,老王妃傷心鬱卒,不久也跟著去了,接著嫡長子郝連錦城便繼襲了王位。
傳聞老王爺在世時是出了名的懼內,而那老王妃也有一些利害手段,所以老王爺雖納過幾房妾室,卻無半個庶出的子女。而清默嫁的便是郝連玉城,現如今的永樂王爺一母同胞的弟弟。
按常理來說,老王爺去的時候,兩個兒子都已成人,便該分家獨過的,但據說這兄弟倆感情甚篤,所以郝連二爺一直都沒另尋宅子搬出去,成親前也不過是在王府裏劃出一大塊院落來,重新粉飾裝點了一番,四麵圍牆築高,裏麵活脫脫一處獨立的院子,三進的宅院,前院、後院、小廚房一應俱全,側邊還連著個不大不小的花園,王妃還親自給這院子起了名字——流玉園。
這新婚之夜不見蹤影的郝連二爺似乎終於想起了他這新郎官的身份,一早遣了人來傳話,讓新二夫人前往宗祠一同拜父母祭祖先。
來傳話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丫鬟,麵容姣好,身段玲瓏有致,行止婀娜多姿,眉宇間盡是嫵媚風流之色。
清默認得她的聲音,昨兒個也是她到屋裏來傳的話:“恭喜二夫人,奴婢織心給給二夫人請安了。奴婢是永樂王妃屋裏的,王妃身上不適,二爺正在屋裏陪著呢,估計一時半會的回不來。王妃怕二夫人等急了,所以交待奴婢來傳個話,讓二夫人不必等了,先歇著吧。”
當時清默頭上頂著紅蓋頭,視線隻在方寸之間,隻能靠聽覺來感知周圍的一切,所以織心的聲音她認得特別清楚。
這一番話,說得得體,卻句句不在理上。第一,人說洞房花燭夜乃是小登科,可知是何其重要的。隻因永樂王妃身有不適,二爺便舍了新婚妻子去王妃屋裏陪著,這是何道理?要陪也是永樂王爺來陪啊!這嫂嫂病了,做弟弟的也不能不避嫌地在屋裏陪著呀!第二,退一步說,這“不適”的概念太模糊,說不準那王妃的病來得凶險危急,老王爺和老王妃都已仙逝,世上也有“長兄為父,長長嫂為母”的說法,長嫂危在旦夕之際,弟弟隨侍病榻前也算在理。可若真是如此,這府裏也太平靜了,絲毫不覺有慌亂之象,要知道那得急病的可不是一般人,是王府的女主人呢!再看王妃身邊的大丫鬟織心乃至府裏的一應奴仆雜役,均不見惶恐之色,恐怕王妃這“不適”真是小小的“不適”而已。現又是這個織心來傳話,話裏話外的,就是說二爺在王妃房裏陪了一夜。若是換作他人,定然會不依不饒吧,可於她而言,她可不想為此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