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不能說牆上草就無可取之處,牆上草隨風倒正是為了求存。試想,如果連自身都保不住,還要談什麼宏偉的理想,遠大的誌向,還創什麼宏圖大業。有這麼一個傳說:
有一個國王與北方的一個國家打仗,來到一條大河邊,河水滔滔,波浪翻滾,湍流如箭,沒有舟橋,無法過河。當時又值九月,離河水封凍尚早。國王在河邊率兵馬無計可施,軍心浮動,士氣不高。國王心急,便派一人去下遊觀看河水是否封凍,那人跑到河邊一看,河水滾滾,毫無凍冰之象,便跑回來報:“回國王,河水毫無冰凍之跡象。”
國王聽罷,大怒,一揮手:“拉下去,殺了!”
國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來到河邊。河水洶湧,依舊奔騰不息,浪花翻卷,哪裏有半點封凍征兆,那人回來如實回報:“國王,河水的確沒有凍冰的跡象。”
國王問也不問,拍案大喝:“推出去,殺!”
第二人又被斬頭。
國王又派第三個人去探看,那人到河邊觀望,河水奔流如故,他並不比前兩個人多看到什麼,但他回來後沒有如實報告,而是隨機應變說:“河水已經封凍,冰層厚盈幾尺,如鋼澆鐵鑄,大兵即可渡河。”
國王大喜,說:“重重賞他,傳令三軍,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賞。當夜晚間國王率兵踏水而過,順利渡河。
我們且不去論故事本身是真是假,但其中的道理卻讓人深思。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都如實回答,遭到的卻是滅頂之災。第三個人隨機應變,審時度勢,卻領了重賞。國王讓看河水凍結與否的目的在於穩定軍心,而絕非河水本身。前兩個人,思想僵守,不懂應變,殺身之禍在劫難逃。第三人善於思變,巧妙回答,點中了國王的心事,得到了國王的賞識。
做人不要太死板,許多時候善意的謊言是必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負麵的影響。善意的謊言不是地地道道的欺騙,而是以使別人快樂為目的。任何“善意的謊言”都有潤滑作用,使用借口的人用它來保護自己或避免傷害別人。
漢武帝時有個叫東方朔的大臣,他性格詼諧幽默,善於審時度勢,相機而動。在一個三伏天,武帝給朝臣賞賜肉食。大家等了半天,負責分肉的官員卻一直沒來。東方朔不耐煩了,就對同僚說:“按照我朝先例,三伏天上朝可以早退,所以不好意思,我先領自己的那份肉去了。”說罷,他便拔出佩劍,切了一大塊肉,揚長而去。負責分肉的官員知道後,氣得不行,立刻向皇上告了東方朔一狀。
第二天早朝,武帝果然厲聲斥責,東方朔立刻摘下帽子,俯伏在地,聽候處置,看他一下子這麼聽話,武帝便童心大起,想要捉弄他一番,於是說道:“你要是真心悔改,就當著大家罵自己一頓,嗓門放大點兒!”
東方朔恭敬地拜謝完畢,一本正經地站了起來,扯開嗓子大喊了起來:“東方朔呀東方朔,沒等陛下分賞,就擅自拿走賜品,真是無禮之極!拔出佩劍,大塊切肉,簡直壯烈之至!那麼多肉,隻取小小一塊,堪稱寡欲的楷模!一口沒吃,全部帶給老婆,更是疼愛妻子的表率!”
話未說完,武帝已經捂著肚子笑得不行了,大臣們也笑倒了一大片:“真有你的!本想讓你丟一回臉,沒想到卻看了場好戲!”笑夠了,武帝特地賜了一石酒和一百斤肉給東方朔。
東方朔懂得審時度勢,相機而動,才使自己不被治罪,還受到賞賜,值得我們學習。
8.要學會保護自己
做人金典:為了生活的平安,為了事業的順利,你一定要多點防人之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固然有其狹隘的地方,會使人變得謹小慎微、毫無磊落氣度,但這句話卻也並非沒有道理,待人處世中,有一點防人之心並不為過,但一定要有度,不可偏激。
某機關一位姓王的局長在這方麵就曾有過沉痛的教訓。大概是五年前,他們局分配來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王局長是個非常愛才的人,便對他另眼相看,那大學生也對王局長極盡奉承巴結和討好。時間一長,兩人幾乎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王局長什麼事都不瞞他,甚至連自己和副局長之間的不和也和盤托出。
後來王局長漸漸感到,副局長與自己的矛盾日益加深,關係越來越僵,甚至時常當麵出語頂撞,眼看兩人實在無法共事,上級隻好把二人調開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