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的另一種方式是不必專門抽出時間,而是預防性的方式,即,無論人身處何方,坐著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的手臂自然下垂至大腿上,放鬆肩部,用腹部靜靜呼吸,這樣的練習隻需持續幾秒鍾,也會起到稍微放鬆緊張的肌肉的作用,而且如果這些小小的放鬆練習能夠在白天持續地有規律的做的話,在晚上會更放鬆些的。
2.教育學生學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焦慮者們傾向於否定地消極預測一切事物。表現出來的幾句典型的話語是:“這肯定不行”,“我要遲到了”,“人們認為我不行”等等。這些消極的預測使焦慮者忘記了它們隻是些假設、一些猜測而非實際,因而,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學生問自己“我敢確定嗎?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焦慮者們還經常會誇大他們遇到的問題的結果,往往是把一些非常小的小麻煩當作嚴重的“滅頂之災”,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學生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事情嚴重嗎”?比如學生為考試而焦慮不安的時候,可以建議學生捫心自問“如果我這次考試失敗了,我的生活真的會因此而徹底完蛋了嗎”?焦慮者們需要因為自己有焦慮情緒去主動尋找_些解除焦慮的方法,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教會學生學著問自己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我能夠做什麼有用的、合適的事情呢”?通過讓學生問自己應該“怎麼辦”來達到製止焦慮、憂慮程度的上升,以尋求適當的解決焦慮的方法並將這些方法付諸於實際行動之中。
3.教授學生一些平息焦慮的方法
每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令人焦慮的事情,因而老師和家長還應教給學生和孩子一些消除焦慮的具體的實用的方法:
(1)觀察別人在自己焦慮的情況下是怎麼做的,或者想像不焦慮的人們遇到這種事情應該怎麼做。
(2)在受到刺激要焦慮的時候,問自己焦慮是否能夠起作用,對自己是否有好處,能夠對解決問題起到任何作用嗎?
(3)讓學生從以前的焦慮教訓中吸取解除焦慮的成功經驗,尋找解決這次焦慮的方法。
(4)讓學生感受美好的時刻,因為焦慮存在於預見預測中,所以,讓焦慮者們學會不要思想,不要過度的活動,在必要的時候,什麼都不做,隻是感覺、傾聽並欣賞這個世界。
(5)教給學生一種自我接受的策略。這種策略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蘭登提出來的。在這種策略中,讓學生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為此可以自言自語地說:“我真的害怕嗎?”,然後長長地、慢慢地做幾次深呼吸,這樣就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深呼吸上,即使剛開始不容易做到,而且困難常常也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一定要堅持不懈,而且要鍛煉自己像局外人那樣觀察自己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裏邊去,不要讓它完全控製住自己,“如果我感到害怕,那我確實就是害怕。但我不能因害怕而無所作為,讓我繼續用我的眼睛,繼續觀察。”此刻甚至可以選擇和自己的害怕心理對話,請它告訴自己可能遇到的最壞結果,從而可以正視並接受它。這一策略有助於使學生從焦慮、從自我煩惱的意識中擺脫出來,從而進入現實,真正地麵對現實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幻想和預測。
?消除中小學生的學習焦慮
在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焦慮是學生們常遇到的一種不良情緒。這裏為大家列出幾個典型的個案,並提供解決學習焦慮的方案,希望能夠為教師和家長在麵臨學生存在學習焦慮時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案例一
某13歲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從入學到小學六年級都是三好學生,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學習很用功且很積極,也是同學心中的好榜樣。可是,最近總是上課不專心,心不在焉、若有所思的樣子,上課很少像以前那樣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時則獨自坐在座位上,有時顯得很疲憊不堪的樣子,且經常獨自玩,臉上很久都沒有笑容了。該女生的父母對她的期望很高,總希望她能考上重點中學,每當女兒放學回家總反複講“這幾年家裏的錢都花在了你的身上,希望你能夠考上好的學校,如果考不上重點,就沒出息了”。
對該案例的輔導方案和措施是這樣的:老師讓該女生自己思考“考不上重點中學就一定會成為別人的笑柄嗎?”並指導該女生要認清楚問題,告訴女生,這種想法隻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推測而已,因為事情並沒有發生,一切都隻不過是假設而已。對事情不好的一麵過於擔心了。事實上,擔心隻會增加煩惱,給自己施加壓力,使正常的學習和休息受到幹擾。其次,讓女生思考第二個問題“考不上重點中學就是對不起爸媽嗎?”從而指導女生要認識到如果自己考不上重點中學就是對不起爸媽的想法是不客觀不合理的,讓學生理解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付出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以血緣和親情為基礎的,進而告訴學生,爸媽之所以抱
著很大的希望是發自爸媽內心的關心、愛護和欣賞。作為孩子,隻要能夠體味到父母的心意盡心盡力努力學習就能夠使父母感到欣慰了。
針對該女生以上的認識的基礎上,再給予學生進行較為全麵的輔導,第一周屬於認知調整階段,在這個階段裏,老師利用各種場合讓學生認識到過度緊張是一種不良的情緒會影響自己的各個方麵,要學生能夠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能夠正確的對待升學的壓力,鍛煉自己的意誌,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盡量保持一種比較平靜的心境去調節情緒,樂觀地支配自己,老師並給學生樹立一定克服困難的信心。第二周主要圍繞人際交往進行訓練,在這個階段中,老師安排其他善解人意、真誠友好的同學與她多接觸多談心。第三周聯係家長。在這個階段裏,老師進行學生家長訪談,並交換學生在學校和在家裏的表現和狀況,希望家長不要給學生施加太大的壓力。通過老師的輔導和家訪,該女生主動地和其家長交換了對升學考試的看法,其學習焦慮的情緒得到一定的緩解。
案例二
一個14歲的初二男生,其行為表現是:學習成績差,初一時學習成績始終徘徊在後十名,有些自卑,不願與學生進行交流,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少積極回答問題,時常不完成作業,害怕考試,考試結束後向家長隱瞞成績,對教師和家長有抵觸心理,在教師和家長之間撒謊。該生小學學習尚好,進入中學實驗班後數學成績不理想,雖進行過努力但效果仍不理想。教師要求約見家長時,該生提供假的電話號碼並撒謊聲稱其父母不和,叫家長則會使家庭破裂,從而迫使教師打消了與家長溝通的念頭。該生的父母對他的期望較高,要求極嚴,任課教師在得知該生欺騙老師的時候也沒有采取什麼手段。
該案例的輔導措施如下:教師在輔導過程中堅持努力把握學生心理,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原則。首先對學生產生學習焦慮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再進行精心的設計輔導方案。
在實施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老師從學生的年齡、情緒、心理等出發,進行換位思考,充分尊重學生,平等地、朋友式的傾聽該生的苦衷,每次輔導有一個明確的輔導目標,但方式不盡相同,在班主任輔導的同時,積極協調其他任課教師一同工作,在課堂上鼓勵他多提問題、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中,進而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同時,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讓學生對班級產生一種歸屬感,並讓該生承擔領導的職位,讓他在為大家服務的過程中改善並融洽同學關係。此外,和家長聯係,與家長多溝通,並建議家長與學生多溝通、多鼓勵,給學生適時製訂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努力的目標,緩解其心理壓力。經過近一年教師和家長的努力,該生的學習焦慮基本消除,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初二第一次期中考試較初一期末考試提前了十三名。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及教師對案例的輔導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在解決學生的學習焦慮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教師和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情緒波動的表現及異常行為的出現,教師和家長要密切配合。在現實的教育中,家長總是過度地對子女報以較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風,而學校教育則更多的傳授於學生的是知識和升學考試的教育,學生的絕大多數的興奮點都放在了知識的學習上,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和訓練力度不足,針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都要意識到,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教師和家長不能堅持“惟成績論”的觀點,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及時全麵地了解學生的各方麵的情況,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最健康的發展。
?消除中小學生的考試焦慮
“考考,老師的法寶”,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就不斷地經曆著各種各樣的考試,小到課堂測驗、單元檢測,大到高考、出國考試等等。在現行的教育體製中,考試是不可避免的。害怕考試幾乎是每個人共有的心理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情緒反應。它主要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應試情境的激發之下,由於自我感覺不能達到一定的考試目標或不能克服考試中可能會出現的障礙,而導致自信心受挫,憂慮感增加,進而形成了一種緊張不安,且帶有一些恐懼成分的情緒狀態。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經曆過考試。每個人可能都會對考試具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和擔心,因為考試掌管著“生殺大權”,特別是中考和高考,幾乎是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和發展前途。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對考試產生焦慮的心理,也正因此,中小學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才越來越高。考試焦慮是與注意和認知評價相聯係的一種緊張、憂慮甚至恐懼的情緒狀態。怯場就是一種考試焦慮過度的現象。一般來說,每個學生在麵對考試時,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種緊張和焦慮的心理反應,但由於個體的差異而造成的焦慮的強弱也有所不同。適度的考試焦慮是正常的,且是有益的。對考試一點也不害怕的人不是有十二分的把握,便是不思進取,隨便混混的人。心理學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慮是有利於學習的。我們先來看看下麵的幾個有關考試焦慮的案例:
案例一
某初三女生,14歲。她說自己感到很失敗,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什麼方麵能取得成功。她對自己的評價過低,認為自己從來沒有一次考試不留遺憾的。“我什麼時候才能考完試不後悔呢?”、“我的考試成績為什麼老是不令人滿意。”、“每次考試,不是這少一步,就是那一點忘記了。”
她每次考試之前都非常擔心,是不是這次又要考砸了。而且也沒有一個知心的朋友。她害怕考試,害怕老師發成績單,害怕自己又出錯。最放鬆的時候是回到自己的小屋裏,想哭的時候,就咬住被角。偷偷地哭一場。晚上老是睡不著,常常半夜了,還難以入睡。最近因中考的臨近,她更是愁容滿麵,每天複習到12點,心裏還是感到不踏實。她真不敢想像,要是中考遇到不會做的難題怎麼辦?要是考不上重點高中,這一輩子就完了。
該生平常學習很好,父母待她也很好,對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考入重點高中。其父母反映該生在家學習非常自覺,從不讓大人監督。每次都是鑽在自己的小屋裏靜靜地看書,媽媽做好飯,喊她出來吃飯,吃完飯又馬上回到自己的房間繼續看書。同時她自己學習也特別努力,每次考試均居班級前幾名。特別是每次考試之前,她更是加倍複習,每天早上四五點就早早地來到學校,學校還沒有開門,便獨自一人站在路燈下看書。就是平常不愛說話,也不愛與同學交往。每次有集體活動時,她都以種種借口為由不去參加。
從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試想一想,有哪一個學生能次次考試,門門功課都能考滿分?學習成績雖然已經很好了,但她總是覺得自己本應該做得更好一些,當然這種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但如果對自己的表現要求得過高,甚至於不切實際時,便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即不僅不能促進自己的學習,而且還有可能妨礙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對於這位學生,重點是調整她對自己學習成績的期望值。告訴她,你已經是一位很優秀很努力的學生了。人無完人,金無赤金。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真正的“完人”,完美的人隻存在於人們的理想和想像之中,存在於他人的看法和思想之中。人都是在不足之中而不斷地成長和進步的,如果自己次次考試都不留一點遺憾,門門功課都考滿分,那麼則會覺得這樣的考試沒有一點意思,因為從這樣的考試中你得不到任何收獲。隻要自己努力地學習,認真地對待考試,盡心盡力而為就可以了,不必對自己那麼苛刻,要試著學會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來看待生活和學習。隻要心平氣和,不急不躁,就能輕輕鬆鬆地通過考試,憑自己學習的基本功,對付考試完全沒有問題,因此不必對於考試的難易、分數的高低而過分擔心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