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裸奔,從網絡到現實(1 / 1)

裸奔,從網絡到現實

隨筆

作者:韓浩月

據媒體報道,網絡推手“立二拆四”與模特“王月楠”在微博爆發罵戰,“王月楠”在微博中指“立二拆四”是騙子,並且發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名中年男子光著身子在床上酣睡。微博中,“王月楠”還附上了“立二拆四 ”發給她的私信,私信中要求她刪掉微博,並要給她一萬元。幾天裏,“王月楠”連續發微博怒罵“立二拆四”騙錢騙色,並要讓他得到應有的懲罰。

毫無意外的,這又是一起網絡裸奔事件,類似事件在互聯網上早有發生、屢見不鮮,但依然還是吸引眼球,隻是,數次感覺被“戲耍”的網民,這次罵聲分外激烈,其實,對待類似事件,最好以無視的態度對待,裸奔需要的是觀眾,如果觀眾都目不斜視,裸奔者也就隻能剩下訕然了。

相對於網絡上的裸奔,現實中的裸奔少多了。作為與裸奔者直麵相對的觀眾,在街上,或者其它公共場合,看到有人裸露身體你會什麼反應?視而不見、笑而不語、圍觀、嘲諷,還是報警?請放心,裸露者在公共場合不會有網絡上那麼多的展示機會,警察總會在第一時間將其撲倒,在中國,與裸露身體這個行為緊密聯係的一個詞彙叫“有傷風化”。

除非在特定的場合,比如車展、性文化展、一些電影節之類的場合,裸露會被默許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至於尺度有多大,全看裸露者挑戰公眾承受底線的勇氣。

中國人的性文化總是帶有根深蒂固或莫名其妙的痛楚,有人通過這痛楚獲得了難以言說的快感,有人則通過展示這痛楚來獲取同情、發泄不滿,比如太原曾出現半裸爬塔討薪的男子,比如那位被拴23年的精神病男子,這種裸體所帶有的性意味已經全部消失,這些身體成為一種符號,被壓製的、被扭曲的符號,它的姿態像是一種反抗,但更多地是一種乞討,隻是麵對這種乞討,你會隻有憤怒而不敢同情。

在現實中,裸露的藝術幾乎不存在,或者僅局限於文藝工作者的工作室內,蘇紫紫的裸露雖披有藝術的外衣,但她在接受采訪時所流露出來的痛苦與不安,也讓這層外衣的存在變得無足輕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赤裸裸坦誠相見”被認為是最無地位、身份等障礙的平等交流,但我們無論在曆史還是在當下,都無法看到這種平等交流的存在,那些醉生夢死的靈魂怎麼與受傷的靈魂相遇?

裸騎自行車宣傳環保,明星全裸代言紅絲帶,這些帶有公益性質的裸體,是少有的可以讓人感受到美的裸露,隻是這樣的裸露所占比例太少,而且與其他裸露行為一樣,是不被鼓勵的,公益裸露所受到的嘲諷一點兒也不少。裸之罪與裸之惡在中國人心目中根深蒂固,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來麵對裸體——這屬於自然的美。也許隻有等到我們集體的靈魂之傷得以愈合,裸體才會真正被視為美好的事物對待,那一天仿佛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