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不耐煩地看著父親的一舉一動。20分鍾過後,父親熄滅火,將煮熟的胡蘿卜撈出放入一個碗內,雞蛋放入另一個碗內,咖啡倒進了一個杯子裏。然後,他轉身看著不耐煩的女兒說:“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
艾米無精打采地說:“煮熟的胡蘿卜、雞蛋、咖啡啊!有什麼稀奇的?”
他讓女兒靠近些並用手去摸胡蘿卜。艾米驚呼道:“爸爸,胡蘿卜變軟了。”父親又讓艾米將那隻煮熟的雞蛋殼剝掉,她看到的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父親讓她品嚐了煮熟的咖啡。艾米貪婪地享受著咖啡的香濃,刹那間露出了笑容。她怯聲問道:“爸爸,這意味著什麼?”
父親告訴艾米說:“胡蘿卜、雞蛋、咖啡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可態度卻截然不同:胡蘿卜尚未入鍋之前生硬、結實不向逆境低頭,而進入開水後就變軟了,向逆境妥協了;再看雞蛋,沒下鍋之前易破碎,而經開水一煮,內髒變硬了,也隨著堅強起來了;咖啡豆就更獨特了,進入沸水後,它們不但沒有失去自己的本色,反而改變了水。其實,你也完全可以屈服於環境,也可以改變環境,關鍵取決於你對困難所持有的態度。”
真金不怕火煉,真英雄不怕遭遇挫折。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巴爾紮克曾說過:“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所以說,禁得起困難洗禮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成功屬於他們。
沒有河床的衝刷,就不會有鑽石的璀璨;沒有挫折的考驗,就不會有真正的英雄。正因為有挫折,才會體現出勇士與懦夫的區別。
一切成功的起點都是欲望,但在將欲望變為成功的過程中,堅韌的意誌是人最重要的個性特點之一。大凡成功者,都能夠冷靜地麵對事業進展過程中每一個關鍵時刻而已。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才能在困難的形勢下,穩健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
而有些人卻缺乏這樣的個性,他們總是欲望強烈,而意誌脆弱。所以,遇到不利於自己的局勢,就會聽任脆弱的意誌擺弄,直到他所追求的目標成為記憶中一個遙遠的影子。
不過,人性中這種弱點是可以彌補的,例如強烈的欲望就可以補救意誌的脆弱。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誌正在遭受困難的挑戰,你不妨有意識燃起欲望的火焰以激勵自己的意誌。
堅忍的意誌屬於人性中後天的成分,是可以培養的,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在確定誌向的基礎上,不停地給欲望火上澆油;
第二,製定一份切實的計劃,使自己追求成功的行動永不停止;
第三,關閉心扉,不受外界一切消極因素的影響,包括至愛親朋的幹擾;
第四,與鼓勵你和相信你的人結成堅強的事業同盟。
如果你這樣做,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身上將產生一種連你自己都感到奇怪的神秘力量,它既可以使你振奮起來,又能使困難低頭。
冠軍永遠都是那些百折不撓、被打倒了還會再爬起來的人。一次、兩次不成,就再試幾次。能不能成功,全看你能否堅持到底。多數人沒有達到目標,原因就在於不能堅持。百折不撓的毅力,才是成功人生的必備條件。
8.再努力一次,直到成功
人在奮鬥的過程中吃盡了苦頭,而最後的笑聲才是最甜的,最後的成功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成功,起初的成就和痛苦隻不過都是為後來而設的奠基石。有時,所謂的“失敗”隻是一種假象,它會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將我們的人生從舊有的模式引向一個更新、更好、更理想的航程。
黃文濤,1970年出生於上海,他生下來就雙目失明。他從小就上盲校,離開父母的懷抱,養成了自己照顧自己的習慣,懂得了自立、自信、自尊、自強。1985年黃文濤加入了盲童學校田徑隊,開始了他的體育生涯。
他的主攻方向是短跑和跳遠,可想而知,殘疾人搞體育會給他帶來多少無法想像的困難和意外。當時使用的是非常落後的助跑器,踏腳板用一根細長的鐵釘支著。一次訓練中,鐵釘斜伸出來,如果是正常人,可以很輕易地看出來,但他卻什麼也看不見。一腳踏上去,一股鑽心的疼痛便從腳底下傳出,他一下昏了過去。後來才知道,鐵釘穿過了跑鞋底和他的腳掌,又從鞋麵紮了出來。因為先天的缺陷,殘疾人搞體育運動要付出許多在正常人看來非常無謂的代價。教練員的示範動作,他看不清,隻能“盲人摸象”似的一步步分解、揣摩,一遍遍練習。
1992年,黃文濤參加了巴塞羅那殘奧會。沉著冷靜的黃文濤超水平發揮,以3厘米之差打敗了西班牙的胡安,贏得了冠軍。當他站在領獎台上,聆聽莊嚴的國歌奏響的時候,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如果黃文濤對自己悲觀失望,如果踩到釘子後就向命運認輸,放棄追求,如果……在挫折、失敗麵前一旦意誌渙散,人就會很快並永遠地沉淪下去,命運就會把你踩在腳下。隻要摔倒了再爬起,失敗了再堅持,不停地努力,困難也會怕你的。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麵臨失敗的考驗,考驗他們的意誌、他們的心態。不必否認,成功者也會失敗,但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他們失敗了以後,不是為失敗而哭泣流淚,不是消極厭世,而是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並勇敢地站起來,撫平傷痕繼續前行……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鍾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隻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著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分的刺激,已使他麵無人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阿爾弗萊德·諾貝爾。在這次爆炸中,小弟弟被燒死,父親也因受刺激而引起腦溢血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複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困境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裝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裏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大無畏的勇氣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戰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機遇——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隨著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都需要炸藥。於是,人們又開始親近諾貝爾了。他把實驗室從船上搬遷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溫爾維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單從世界各地紛至遝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脫災難。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其它幾處實驗基地發生了災難性的爆炸,諾貝爾又一次被人們拋棄了,不,應該說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災難給了他一個人。麵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反顧,永不退縮。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炸藥的威力曾是那樣不可一世,然而,大無畏的勇氣和矢誌不渝的恒心最終激發了他心中的潛能,最終征服了炸藥,嚇退了死神。諾貝爾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國際科學界視為一種崇高的榮譽。
不經曆風雨就不會見到彩虹,任何一個人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平平坦坦的,都會走一些彎路,經曆一些坎坷,在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之後才能為成功找到出路和方向。
9.堅持不懈,笑對挫折
有這樣一則寓言:
兩隻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了路邊一隻牛奶罐裏。牛奶罐裏還有為數不多的牛奶,但足以讓青蛙們體驗到什麼叫滅頂之災。
一隻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這麼高的一隻牛奶罐,我是永遠也出不去了。於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隻青蛙在看見同伴沉沒於牛奶中時,並沒有一味的沮喪、放棄,而是不斷告誡自己:“上帝給了我堅強的意誌和發達的肌肉,我一定能夠跳出去。”它每時每刻都在鼓起勇氣,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奮起、跳躍——生命的力量與美展現在它每一次的搏擊與奮鬥裏。
不知過了多久,它突然發現腳下黏稠的牛奶變得堅實起來。原來,它的反複踐踏和跳動,已經把牛奶變成了一塊奶酪。不懈的奮鬥和掙紮終於換來了自由的一刻。它從牛奶罐裏輕盈地跳了出來,重新回到了綠色的池塘裏。而那一隻沉沒的青蛙就那樣留在了那塊奶酪裏,它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機會逃離險境。
一隻小小的青蛙在麵臨危險的時候都能堅持到最後,而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生活中,人們所遭遇的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就像是壓在人們身上的“泥沙”。人們隻要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將它抖落掉,然後站上去,“泥沙”就變成了成功道路上的墊腳石。“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困難可以練就人的素質,提高人的才幹,磨煉人的耐性及承受能力。隻要你能堅持不懈,困難自會低頭,成為磨煉我們堅強性格的磨刀石。
一位哲人曾說過:“並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災難,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種幸運。與困難作鬥爭不僅磨礪了我們的人生,也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準備了豐富的經驗。”逆境和苦難常常能鍛煉人們的意誌,一旦具備了像鋼鐵一般的意誌,成功對於他們而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事實上,每一位傑出人物的成長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他們善於在艱難困苦中向生活學習,磨礪意誌,才在最險峭的山崖上紮根成長為最偉岸挺拔的大樹,昂首向天。
大約在兩個半世紀以前,在法國裏昂的一個盛大宴會上,來賓們就一幅繪畫到底是表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還是描繪了古希臘真實的曆史畫麵,彼此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看到來賓們一個個麵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氣氛越來越緊張,主人靈機一動,轉身請旁邊的一個侍者來解釋一下畫麵的意境。
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權利,來賓們對主人的建議感到不可思議。結果卻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這位侍者的解釋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為震驚,因為他對整個畫麵所表現的主題作了非常細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顯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觀點幾乎無可辯駁。因而,這位侍者的解釋立刻就解決了爭端,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心悅誠服。
大家對侍者一下子產生了興趣。
“請問您是在哪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帶著極其尊敬的口吻詢問這位侍者。
“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閣下,”年輕的侍者回答說,“但是,我在其中學習時間最長,並且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逆境’。”
這個侍者的名字叫做讓·雅克·盧梭。他的一生確實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早年貧寒交迫的生活,使得盧梭有機會成為一個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麵麵有著深刻認識的人,盡管他那時隻是一個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他卻是那個時代整個法國最偉大的天才,他的思想甚至對今天的生活仍有著重要的影響。讓·雅克·盧梭的名字,和他那閃爍人類智慧火花的著作,就像暗夜裏的閃電一樣照亮整個歐洲。
這一切偉大成就的取得,莫不得益於那所叫“逆境”的學校。
“逆境”是最為嚴厲最為崇高的老師,用最嚴格的方式教育出最傑出的人物。人要獲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於從艱難窮困中摒棄淺薄。不要害怕苦難,不要鄙夷不幸。往往不幸的生活造就的人才會深刻、嚴謹、堅忍並且執著。
很多年輕人也許都心存憤懣,也許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抱怨環境對自己的不利影響,那麼,讀一讀英國著名作家威廉姆·科貝特當年如何學習的事,一定能讓你停止這類的抱怨。
科貝特回憶說:“當我還隻是一個每天薪俸僅為6便士的士兵時,我就開始學語法了。我鋪位的邊上,或者是專門為軍人提供的臨時床鋪的邊上,成了我學習的地方。我的背包也就是我的書包。把一塊木板往膝蓋上一放,就成了我簡易的寫字台。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沒有為學習而買過任何專門的用具。我沒有錢來買蠟燭或者是燈油。在寒風凜冽的冬夜,除了火堆發出的微弱光線之外,我幾乎沒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著火堆的亮光看書的機會,也隻有在輪到我值班時才能得到。為了買一隻鋼筆或者是一疊紙,我不得不節衣縮食,從牙縫裏省錢,所以我經常處於半饑半飽的狀態。”
“我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來安靜學習的時間,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戰友的高談闊論、粗魯的玩笑、尖利的口哨聲、大聲的叫罵等等各種各樣的喧囂聲中努力靜下心來讀書寫字。要知道,他們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屬於最沒有思想和教養、最粗魯野蠻、最沒有文化的人。你們能夠想象嗎?”
“為了一支筆、一瓶墨水或幾張紙我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每次,揣在我手裏的用來買筆、買墨水或買紙張的那枚小銅幣似乎都有千鈞之重。要知道,在我當時看來,那可是一筆大數目啊!當時我的個子已經長得像現在這般高了,我的身體很健壯,體力充沛,運動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費之外,我們每個人每周還可以得到兩個便士的零花錢。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個場麵,回想起來簡直就是恍如昨日。有一次,在市場上買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後,我居然還剩下了半個便士,於是,我決定在第二天早上去買一條鯡魚。當天晚上,我饑腸轆轆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響,我覺得自己快餓得暈過去了。但是,不幸的事情還在後頭,當我脫下衣服時,我竟然發現那寶貴的半個便士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不翼而飛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轟頂,絕望地把頭埋進發黴的床單和毛毯裏,就像一個孩子般傷心地嚎啕大哭起來。”
但是,即便是在這樣貧困窘迫的不利環境下,科貝特還是坦然樂觀地麵對生活,在逆境中臥薪嚐膽、積蓄力量,堅持不懈地追求著卓越和成功。
科貝特後來成為了著名的作家。艱難的環境不但沒有消磨他的意誌,反而成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他說:“如果說我在這樣貧苦的現實中尚且能夠征服艱難、出人頭地的話,那麼,在這世界上還有哪個年輕人可以為自己的庸庸碌碌、無所作為找到開脫的借口呢?”
讀到這裏,你是否感覺到心靈一震,那好,如果你想出人頭地的話,就讓一切借口和抱怨都見鬼去吧!
盧梭和科貝特,出身都貧窮艱難,然而,真正傑出的人物,總是能突破逆境,崛起於寒微。艱難的環境既能毀滅人,也能造就人;不過,它毀滅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偉人。
現代生活中,個人與事業同樣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麵對困難和挫折,有的人會出現暴怒、恐慌、悲哀、沮喪、退縮等情緒,影響了學習和工作,損害了身心健康。這種人就是缺乏雄心壯誌,甘願平庸的人。有的人卻笑對挫折,對環境的變化做出靈敏的反應,善於把不利條件化為有利條件,擺脫失敗,走向成功。
如果我們對於要實現的目標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斷向前的野心,那麼,我們便能戰勝逆境。如果能夠樹立起一種成大事的雄心壯誌,那麼,我們便會把挫折僅僅看成是我們要越過的障礙,看成是對我們的智慧的挑戰。相反,那些缺乏雄心壯誌甘願平庸的人,就缺乏這種堅強的力量,他們往往把挫折變成摧毀自我信念的工具,變成自己前進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難關。
任何挫折都隻是人生中的一道小坎兒,可真正能跨過坎兒的人卻很少,大多數人隻會埋怨小坎兒為什麼總是纏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