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器官捐獻係統如何運轉(1 / 2)

美國器官捐獻係統如何運轉

封麵

作者:張雯怡

前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曾接受肝移植手術,美國器官資源同樣稀缺,喬布斯經醫生指點到更有機會獲得器官的地區等待。

在美國,捐獻者給予的器官和身體組織都被視為一份“禮物”,它連接起無數人曾經和未來的生命。器官獲取組織(OPO)是這些禮物的運送者。

如今,美國共有58家器官獲取組織,它們分布在各個州和地區,通過器官分配聯合網絡(UNOS)結成一張運送的大網。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全美58家非營利非政府的器官獲取組織全年無休,它們時時刻刻在發現和傳遞著生命的禮物。

獲得器官也不易

2012年8月27日,來自明尼蘇達州的電纜工柯蒂斯·凱利突發中風被家人緊急送往費爾維尤醫院搶救,但由於病情過於嚴重,2天後凱利便被醫生宣判為腦死亡。根據醫院參與標準(COP),費爾維尤醫院立即向當地器官獲取組織——Life Source,報告了凱利腦死亡的消息。

凱利腦死亡6小時後,Life Source派出的捐贈協調員勒梅抵達費爾維尤醫院。勒梅首先評估了凱利的身體狀況,在呼吸機的支持下,凱利的多數器官都適宜捐獻。但由於46歲的凱利之前並沒有填過任何有關器官捐獻的文件,勒梅此行最大目的就是希望能說服凱利的家人同意捐獻凱利的器官。

勒梅首先找到了凱利18歲的兒子布朗,他耐心地告訴布朗,他們希望能夠獲得凱利的雙腎、雙肺、肝髒、心髒、腸子和胰,同時還有凱利的血管、皮膚以及盆骨和腿部的骨頭。聽完,布朗輕聲說了一句:“我隻希望……他看上去是完好的。”

勒梅向布朗保證:“他會的。器官捐獻不會影響他的遺容,我們會用修複術來確保他和現在看上去和現在並無兩樣。”

而事實上,要說服一個家庭捐獻他們所摯愛的人的器官甚至組織極為困難。Life Source的負責人羅傑斯先生表示,在Life Source負責的明尼蘇達州和達科塔州,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出於宗教或是道德的原因,拒絕為符合條件的逝者簽捐獻同意書。紐約器官獲取組織的負責人伯格對這樣的情況也深有體會,他說:“人們常常認為,不隻是猶太教堅持完整入葬,所有的宗教都有類似的堅持。”

與此同時,捐獻者自身條件的合格率之低,讓每一個可能的捐獻機會在器官獲取組織眼中更顯珍貴。在Life Source所服務的地區,每年有2萬多人於醫院中死亡,其中隻有不到10%的死者適合成為捐獻人。為了把握住這些珍貴的機會,每一個器官獲取組織協調員在工作中必須拚盡全力。

勒梅告訴記者,為了讓家屬放鬆心情,更易接受捐獻器官的決定,他往往會讓家屬們和自己說說逝者的工作、生活以及過去的故事。凱利的姐姐就在交談中告訴勒梅,凱利是個總能夠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的人,他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最終,在勒梅的努力下,凱利的家人同意了器官捐獻。凱利的器官資料將上傳至器官分配聯合網絡,通過與等待中的受著配對後再進行分配。器官分配聯合網絡遵從公平分配和利益最大原則分配器官,不容許有種族、性別和經濟收入方麵的歧視以及政治權利的徇私。每個器官係統都有專門的科學評估方法,並隨時刪除不適合移植的受者。根據受者的疾病急重程度,血型,組織配型(腎/胰腺),供、受者所在的地區和年齡,等待的時間建立一套評分製度。

器官匹配一般首先在供者所在地區進行,繼而鋪開向全國,年齡上從小到大排練,兒科病人優先,時間上則是先到先得。依此評分最高的受者將得到移植機會,不過移植外科醫生會根據受者當時的狀況以及供者的情況決定是否接受這個器官。如果拒絕,那麼移植機會將順移。

凱利的器官在匹配中順利找到了受者,而他的家人也不用為移植花任何費用。器官的獲取、儲存以及運輸費用都由器官獲取組織承擔,之後器官獲取組織再統一向移植醫院收取。移植醫院的花費一般由第三方保險機構或醫療保險公司報銷。器官獲取組織的日常經費除了依靠移植醫院外,主要來自一些慈善基金和政府補貼。

一周後,凱利的腎髒以及肝髒都被移植給了不同的患者,器官已然塵埃落定,但器官獲取組織的工作還在繼續。

幫助捐獻者家庭度過悲傷

在美國,得到器官捐獻同意書並不是器官獲取組織工作的終點,他們知道剛剛失去摯愛的捐獻者家庭將經曆漫長的悲傷。因此,美國所有器官獲取組織組織都為這些家庭提供了溫暖而貼心的治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