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部長在國道口把一幹常委一個一個介紹給了郝立新,對於這個新來的市長大家的認識還是和陳明一樣,很年輕,如果陳明是不到30的書記,那麼這個市長的年齡絕對也就是30出頭。看來中央對任命年輕幹部的決心還是很大的。至於後麵是什麼樣的,不清楚的還是繼續當他們的不明白真相的觀眾,至於明白的,甚至有些人都想讓自己推理苦海。畢竟現在還成兩邊勢均力敵,陳明這個快收編了常市長的前世人馬,加上自己的經營,已經成為一定的氣候。而這個新來的市長也是強勢空降,雖然今天還是在國道路口,但是3天後副省長艾輝可就要下來視察工作。這個信號可是實在是太強烈了一點。艾輝雖然不是海城在省裏本土係的領軍人物,但絕對是本土係的發言人,這個意思就太顯而易見了,本土係已經和這個新市長已經達成了默契。至於後來幾個市委常委上調到省裏,省裏幾個年輕幹部去西邊任職,西邊來了幾個和省裏下了幾個新的常委,組成了新的市委常委。這個隻要在海城官場上稍微有點見識的,作為一些派係的外圍人員都很明智的選擇了觀望,不觀望不行,劍拔弩張的強強對話實在是太刺激了。
就連朱部長在幹部大會上任命了郝立新為海城市委委員,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在介紹郝立新的時候言辭上也是比較偏向的,說郝立新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好幹部,作為一個交流幹部能很好的以身作則,有的的是工作經驗,但是在經濟建設上的思想和規劃還有待加強,這個意思就是太明顯了,市委書記對幹部的調整已經做的太多了,該給市長同誌一點發揮的機會了。你不然新市長來學習,那就是對省委的蔑視,對組織上有看法,這個就是原則上的錯誤了。
當然政府的官員調整肯定不是太隨便和頻繁的,但是那些在常市長臨走之前提到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就明顯感覺壓力大了很多。新來的郝市長咄咄逼人,來了僅僅是一個多星期就已經視察了5個重要的行局,幾乎是一天一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都雷厲風行的指出了工作上的不足,毫不掩飾的表達自己的海城這個地方權力的覬覦。雖然各個行局上的人員沒有更換,但是很明顯一些地方派係的副手已經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市長辦公會上的市長工作分工,郝市長同學更是沒有跟市委常委打個招呼就悍然的重新分配了市長的分管當口,可以說除了常務副沒有動意外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變更了一下工作分口,結果也都是一樣,本土派係的幹部得到了最大的實惠。
半個月之後常委會塵埃落定,幾個常委和其他市的幹部做了交流,同時一些南邊的和北邊的幹部也順利的交流下來。這個時候的郝立新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都要立新。至於以前陳明和常三友的規則完全破壞殆盡。更加明顯的是,郝市長在常委會上明顯的表示政府的工作是政府的工作,黨委的工作是黨委的工作,現在講究黨政分離,海城要做表率。同時也暗示自己是北方大學經濟類的高材生,而陳明不過是一個退伍兵,雖然在實踐中成長的很快,但是畢竟理論上還是會很不足的。並且表示自己會出席即將落成海城機場的落成典禮,同時在常委會上丟下重磅炸彈,海城機場已經得到國家計委的批準,可以建造海城國際機場。一時間郝市長在海城的聲望扶搖直上,而陳明做段時間對於郝立新的做法並沒有過多的幹涉,這個造成海城中層幹部人心惶惶。一些資深的中間派也覺得這次比較詭異。陳書記的強勢大家是看在眼裏的,自從陳書記來到海城之後一切都是順風順水的。難道是省裏對這樣的結果不滿意,可是話說回來海城的經濟總量已經從全省倒數第3一躍成為正數第3,甚至已經和寧州不相上下。而且這次全省機動車車輛排長調整,海城的從海K轉換成海C,這個和原來的麗城做了一個明顯的對調。這樣的成績省裏還看不上,那什麼樣的成績省裏才覺得合適呢。看是讓他們傾向於新來的郝市長,這些人又不怎麼敢動作,畢竟現在陳書記還沒有開始反擊呢,要是反擊的很淩厲,郝市長萬一接不下來,那自己可不就跟著完蛋了。觀望也不是,不觀望難受,現在的郝市長分明是想把海城變成非郝即陳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