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記得吸取自己的教訓,不過這次讓你去是直接當一把手。嗬嗬,你的老上級要變成你的下級了,有什麼感受沒有!”陳老爺子也有調皮的時候,故意調戲了一下陳明。
“哪裏需要哪裏搬麼,能有什麼意見。這個好像是要問常三友吧,問我怎麼問的到呢?”陳明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是問自己呢,自己升官快,那不是顯得自己的本事麼。在心裏上有缺失和不平衡的應該是常三友才對!
“回去好好想一下,想不好!你就再家繼續養病吧!”陳老爺子見陳明還沒有想明白,卻是有點生意,這些事情一個是屬於情商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人緣問題了,這樣的利益歸結沒有想清楚,陳明還是會同樣的錯誤的!那到時候真的就是再強的背景也都沒有用了,或者說按照陳明的才能,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當一把手了。或許計委、紀委那些政策和理論的地方才合適了。當官主政一方是升遷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少了這個環節在履曆上就是不那麼完美。
“我會尊重老同誌的!”陳明一句話把一切盡在不言中的話都說了出來,尊重老同誌。作為一個長期不得誌的市場,要尊重那麼最簡單的就是劃出一部分利益,自己的老丈人是省長,很多事情還是很方便的。那劃出的那一塊利益固然是想借常三友的手來完成一些事情,但是這個肯定也不是一個利益出賣的目標。就在陳明思索的時候突然明白了,這是一個姿態。證明陳明是一個念舊和心胸寬廣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真個道理,一味的強勢而不知道妥協那注定會失敗的。而陳明以前就是太過於展示自己的強勢一麵,而忽略了水乘勢而川流不息的一個理念。
“出去吧,記得去你老丈人家多走走!別搞的人家的姑娘嫁到老陳家就是一如侯門深似海的樣子!”看見陳明有點明白之後,陳老爺子也是不介意跟自己這個孫子開開玩笑的,隔代親還是很容易體現出來的。其實陳老爺子也有點無奈,也可以說葉老爺子家的家教太好了,葉建華一般不輕易會娘家。所以造成了葉老爺子看見陳老爺子的時候經常要不陰不陽的說上那麼幾句,不過這個也是因為老戰友的關係,大家有是親家,開開玩笑也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大家都好,唯有常三友同學不好,這段時間潘曉軍的離開,省裏並沒有讓分管黨群的丁春雷暫時主持黨委工作,而是讓常三友黨政一肩挑,這個也算是一個強烈的信號,省裏有意提拔一下常三友。雖然常三友知道自己在省裏的背景並不是那麼厚實,而自己在海城多少年了,都是屬於那種默默奉獻的綠葉,從文革開始成為副市長,到現在的市長,常三友一直屬於那種默默無聞,但是屬於立場堅定的人。前段時間一直兼管著黨委讓常三友在沒有潘曉軍的日子裏小日子過的很滋潤,期間來投誠的,同時加上自己大力收編的一些人,常三友總算得到了一種權利的滿足感。甚至偶爾的時候常三友甚至已經把自己放在一把手的高度來看問題了,這個讓分管黨群紀檢委的丁春雷有點失措。丁春雷雖然管著紀檢,可是紀檢這個東西是需要多方麵博弈才會有顯示出威力的地方。
可是現在一切都事與願違了,省裏已經明確的消息說,市委書記這個一把手是不會落在你常三友的身上了,讓常三友同誌暫時主持工作那是考慮到海城的一個特殊曆史原因。海城是一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城市,早期是很窮困的一個城市,不過也是因為沿海,海城的一些人走出去,到國外發展,這個也就造成海城華僑很多,僑鄉就有兩個縣。同時也因為山多,尤其是海城南邊的文泰縣,基本上全部都是在山區,又有文水河,西南出江南,東南能連閩北,民風彪悍所以在大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部隊,在紅軍時期就就和閩省的紅軍相互支援相互接應。算是在南邊的一點星星之火。所以在解放之後,第一人地委書記就是當時在紅軍時期就任司令的餘華,而市長則是由南下的蒙三戰,結果南下的幹部根基不實,後來的莫青山雖然是省裏下來的,但是到了海城作為了地位書記之後沒有地方派係支持的初期一塌糊塗,知道後來聯絡地方派的幾個大老,才奠定了一把手的權威。所以在海城一把手都是聯合地方派係,而市長總是出於弱勢。很有一方山頭的意思。這個才讓省裏有整合海城的心思,現在是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市長應該更加強勢一點,起碼能達到一個平衡,不能總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所以才了有常三友代爾不取的一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