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隻參加團體比賽,雙打與單打訓練比重是二八或三七開,對王皓和張繼科的比重則是一九開,因為單打壓力太大了。但不是說馬龍就主要打雙打,三個隊員的實力非常接近,誰的狀態好就可能會在單打中擔當重任。三個人性格不同,如果配合好了,不同的人都可能發揮關鍵作用。遇到困難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能產生依賴心理。三個人中,真正的中樞是臨場狀態好、又敢於站出來的那個人。
奧運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心理底線,日常訓練中不管怎麼施壓,與真正的奧運會還是沒法比的。所以現在能暴露出問題,也是好事,還有時間去解決。張繼科和馬龍在性格上兩極分化,張繼科越緊張,越有自信和霸氣,但太凶狠的風格在情緒控製上就會差一些,這在年輕運動員成長過程中是常見的,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就一路登頂了。而馬龍就是想贏怕輸,對自己要求挺高,遇到困難時不是很自信,想得很多,解決辦法很少,缺少有效的果斷的方式,這也是年輕運動員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
封閉訓練之前,我們先進行了心理會診,王勵勤把自己初次參賽的情緒興奮、心中不怕、想法單一、身心專注,到往後身兼兩項,顧慮、想法過多,承擔壓力過大的變化規律傳授給參賽隊員。馬琳談到了2004年他的雅典之行,由於初次參與,過於新奇、活躍而分心、勞神,從而導致單打過早夭折的體會。
心理輔導師陳靜講了她代表中國和其他協會參賽時的不同感受,幫我們分析了自己和對手的心理。當代表中國隊參賽時,雖然很有壓力,但有必勝的信念支撐。而作為中國隊的對手,雖然抱著輸球無礙贏球就賺的寬鬆心態,同時也沒有了必勝的信念。奧運會中,無論哪個協會的選手,都會非常緊張。
心理會診後,張繼科的體會比較深,他初獲奧運報名資格,開始心裏高興、興奮,少憂不怕,之後卻經常胡思亂想,一會兒將結果想得過於完美,一會兒又將過程想得無比艱難。現在他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回避、不能害怕的必經過程,隻有功課做足,才能真正在賽場上從容應對,達到“人球合一,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
封閉訓練中,我們將安排多次對抗比賽。為了磨練參賽主力,比賽沒有公平可言,我們會有意識地讓參賽主力不知時間、不知對手,甚至誤報時間進行突然襲擊,在其心理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倉促迎戰。
封閉訓練第一階段結束時,我們就打造了這樣一場比賽,並根據參賽者任務的不同設置規則,以單雙打和團體的形式進行。主力隊員都代表自己所在的教學組,全組共同接受獎勵和懲罰,為的是讓他們體會共進共退,發揚團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