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海波
郭躍華:遲到的奧運會
上世紀70年代末,郭躍華將日本直拍弧圈球技術與中國傳統近台快攻技術融合到一起,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直拍弧圈球打法,在當時的國際乒壇獨樹一幟。但起初,技術打法的改良並沒有迅速給郭躍華帶來單打成績上的突破。在1977年伯明翰世乒賽和1979年平壤世乒賽上,郭躍華先後在決賽中負於日本選手河野滿與小野誠治,蟬聯男單亞軍。
1980年8月,作為三大賽之一的“世界杯”單打比賽在香港第一次亮相。郭躍華一路過關斬將,並最終在決賽中戰勝隊友李振恃奪冠。這個世界大賽的首個男單桂冠,也就此為他開啟了一條傳奇的奪冠之路;
1981年4月,中國乒乓球隊在諾維薩德世乒賽上大獲全勝。郭躍華也終於打破了“亞軍”的魔咒,第一次捧起了聖.勃萊德杯;
1982年10月,再次來到香港的郭躍華又得到了“福地”的護佑,在第3屆世界杯男單比賽中再度登頂;
1983年4月,郭躍華在東京世乒賽上又神奇般地闖入男單決賽,並再次戰勝蔡振華。這回,他蟬聯的是男單冠軍。
然而,郭躍華可以在世界杯中拔得頭籌,三年之內兩度奪魁;也可以在世乒賽上蟬聯冠、亞軍,七年之內四進決賽。但在他的運動生涯中,奧運會的比賽卻遲到了。1983年10月1日,國際奧委會在聯邦德國巴登舉行的第84次會議上決定,將乒乓球列入1988年在漢城舉行的第24屆夏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參加奧運會,郭躍華就要再堅持一個周期。而即使四年後可以去漢城,他也已經32歲了。
顯然,對於“大滿貫”的稱謂,當時的運動員並沒有太多的概念和奢求。也就是在1983年10月,曾獲得8次世界冠軍榮譽的郭躍華宣布正式退役。
江嘉良:氣可鼓,不可泄
自從乒乓球項目進入奧運會之後,江嘉良是世界上第一個有資格衝擊“大滿貫”的運動員。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以瑞典為代表的歐洲兩麵弧圈球打法對我國傳統的直板正膠打法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而這種“隱患”恰恰爆發在了江嘉良向奧運會男單冠軍奮起衝擊的路上。
在奧運會首階段小組循環賽中,江嘉良以7勝0負的戰績順利闖入16強。隨後他淘汰了英國選手道格拉斯進入8強,與瑞典選手林德相遇。當時誰都沒有想到,1/4決賽江嘉良在先勝一局的情況下反讓對手操控全盤。最終他連丟三局輸掉了比賽,奧運之路就此終結。除了江嘉良,另外兩位中國運動員許增才和陳龍燦也在同一天慘遭淘汰。強大的中國軍團在首次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比賽中竟無一人闖入四強,世界乒壇為此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