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2)(2 / 2)

這就是馬丁的悲哀了,他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見死不救,自己快要死的時候自然沒有人來救他。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常抱怨人際關係複雜.知心朋友難覓。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就是平時幫人太少,不注重感情投資。俗話說,“人心換人心”。誰願意與自私自利的人為伍呢?而那些不計個人得失、真誠去幫助別人的人,“人氣指數”注定是節節攀升。

你幫助了他人,他人便欠了你一個人情。他一定要回報的,因為這是人之常情。幫助別人就仿佛你在銀行裏存款一樣,存得越久,存得越多,利息才會越多。

常說“謝謝”,會帶給你不可思議的改變

在現代生活中,人們之間相互往來是非常注重禮貌的,即使是豪門巨富、達官貴人,在對待隨從侍者、服務生時,有時也不能不說一聲“請”、“謝謝”等客套話,以顯示自己的教養不俗,維護表麵上的平等。舉個例子,若是白宮的一個服務員給奧巴馬總統倒一杯咖啡,總統也得說一句“謝謝”。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態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遜。運用禮貌語言,是有教養的表現,文明的表現。

著名作家普羅斯佩·梅裏美曾說:“禮貌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無論你是高高在上的老板,還是一名普通的員工,都不要忘記在得到他人幫助時說一聲“謝謝”;如果給他人帶來了不便,請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禮貌待人,有助於保證你在職場的地位,更讓你左右逢源,交到更多的朋友。

麥當勞有一種他們自己的推銷秘法,就是來麥當勞漢堡店的顧客最喜歡聽年輕的女服務生輕聲細語地說一聲“謝謝您”,即使是再傲慢的顧客聽了這三個字也會感到飄飄然,這時間大約有三秒,但是顧客已經進入了催眠狀態。這時,女服務生不失時機地問顧客:“您要不要可樂?”不知不覺顧客會脫口而出“好”,這樣顧客不但購買了漢堡也購買了可樂。這說明:打開顧客心理的“敲門磚”是規範的用語。

當你受人幫助之後,對他道一聲“謝謝”,在對對方行為表示肯定和尊重的同時,也給對方傳遞出一種信息。如果你對別人的幫助漠然以對,這樣就會大大傷害幫助者的熱心,必要時的一聲感謝,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起碼尊重。

其實,當我們在感謝他人的同時,也是善待自己的過程。時常把“謝謝”掛在嘴邊,你會變得更謙和、可敬且高尚。

“我知道你非常重視你的家庭,這份工作占用了你太多的時間。但你毫無怨言地接下了工作。說真的,我非常感激你!”

“這次你真是幫了我大忙了!我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感激你為我所做的一切,也因為有你這樣一位好同事而高興!”

當你說完類似的這些話之後,如果對方看上去很震驚或眼角有些濕潤,你無需詫異。這隻是說明你的謝謝有些姍姍來遲。

“謝謝”這兩個字,會給你帶來多大的收益呢?

在一個鬧饑荒的城市,一個家境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裏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裏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饑餓的孩子仿佛一窩蜂一樣湧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隻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麵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隻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麵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因為你每次拿到麵包後,都不忘了跟我說聲‘謝謝’。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