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女性懂得獨立
獨立
女人要比男人更懂得獨立,才能將自己的優雅詮釋出來。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擇業機會的增加、個人職業選擇的多樣、人才競爭的激烈,職業谘詢已經逐漸受到職場人士的重視。在2004年中,向陽生涯職業谘詢機構就接受了數千人次的谘詢。而其中女性占谘詢人次的76%,男性則隻占24%。這是否說明在職業規劃中,女性麵對更多困境或者在選擇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比男性更加慎重呢?就此,向陽生涯職業規劃專家針對職業女性所麵對的生存壓力,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建議。
職場女性的20、30、40
2004年台灣女演員張艾嘉執導的《20、30、40》,以獨特、細膩的視角,描繪出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所麵臨的選擇及生活壓力。它所關注的是處於20歲、30歲、40歲不同年齡段的女性對夢想、愛情、婚姻、家庭不同的渴望和追求。而職業中的女性,也同樣在這三個年齡層次中受到不同的生存壓力,麵臨著不同的危機和選擇。
20~30歲是女性職業生涯的開始,此時麵臨的是就業、擇業和與其他同業者的競爭,女性希望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因此會更看中自己的事業和在社會中的地位,同時也會麵臨感情的選擇。30~40歲是職業女性的"黃金期",不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也擁有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而這時也是女性婚育的最優時期,如果選擇此時婚育,至少會離開工作崗位半年。同時在家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要求女性將更多的精力留給家庭。因此,這個階段女性必須在家庭和事業中把握平衡。40~50歲對於大多數的職業女性是比較輕鬆的時期。女性的事業和家庭都已進入穩定期,而女性也將其在社會中的角色逐漸回歸家庭。而在50~55歲時,女性的職業生涯終結。
女性在沒有積極參與到社會勞動中時,隻是在生活和家庭中充當重要的角色,而男性的勞動則是一個家庭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此時的女性隻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收入來保證家庭生活的舒適。現在,更多的女性則參與到社會勞動中來,並通過就業的方式來自力更生,甚至成為家庭經濟來源的構成。
雅琴2002年大學畢業,學英語教育專業。雅琴還沒畢業時,非常順利地在家鄉找到了一個大專當英語教師。可是幹了半年以後,雅琴開始厭煩教師職業,而且一天五節課的工作量使她不堪重負,雖然待遇在這裏算是好的了,但是雅琴心中非常憂鬱。就在這時,雅琴和交往三年的男朋友感情也出了問題,她掙紮、痛苦,甚至去看心理醫生。為了擺脫這一切,徹底地重生,雅琴選擇自己去了上海,還算順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找到個外企,做總經理助理。工作沒有她想象的那麼輕鬆,不斷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在一次人事經理有企圖的暗示中,雅琴決定辭職。無論雅琴做什麼工作,首先想到的是要保護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
後來找工作,雅琴就遇到了2003年畢業生大增,兩個多星期後,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雅琴去了一家私人公司,做了客戶經理。這份工作對雅琴來說還算輕鬆,可是,她還是壓力很大,每天晚上都會睡不著,會把今天做的事情想一遍,生怕對老板說錯什麼話。幾個月後,雅琴得病了。沒人照顧,雅琴原來的男朋友對雅琴很好,他去上海看她。幾個晚上,雅琴沒有睡覺,在選擇,是留在這裏做這份薪水還可以的工作,還是選擇這個愛她的人。情感大於理智,雅琴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