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會兒,張昊才回過神來,每次牽扯到這些事,他就忍不住心裏惆悵,閉上眼定了定神,心境恢複平靜,認真思量此事,他現在急需提升實力,如果可以找到昊天璽,此物乃是上古神州的兩大之一神器,皇帝天神之寶,必然威力巨大。
“母親推演天機,為我謀取一線生機,在龍布上加持此印,肯定有所用意,或許就是留下的線索!”
張昊心思通明,母親乃是不世奇女,洞徹天地玄機,留下線索就是用意。
“龍布在宋老師那裏,跟隨老藥王學習藥術,算算時間,一年之期也快到了,等我這次出關,去一趟老藥王那裏。”
張昊已有計劃,調整好心緒,跳過這玉碑,徑直往三十三天的玉碑去了。
首先,張昊找到天人四重的心得玄妙,玉碑篆刻了一幅人體經絡圖,描述的是人體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但這經絡圖很奇特,不是人形,而是連接成了一個圓形,穴竅多如繁星,乍一看還是以為星律圖。
不過這確實是周天星律,以自身的經絡穴竅,天與人合,化為周天星律。
旁邊有文字描述,張昊一目十行,快速的看完一遍,內容不算高深,大概是關於“一元”的論述,他對一元道法並不陌生,他那安陽縣的道觀就叫一元道,理解起來很輕鬆,但看完之後,張昊卻是愣住了。
“一元之法,居然蘊含了天人四重的玄機!”張昊大感詫異,趕緊再仔細閱讀一遍。
《皇極經世》有記載,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之數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
仙家曰,能得一元者,可享長壽之運。《玄珠心境》注曰,“世有得之一元者,便能艱苦寂寞,冥心練形,天人相合,道法自然神凝形釋,骨肉皆融也。
張昊觀看玉碑,武空明所言,天人四重明穴開竅,而人體穴竅繁多,有十二萬九千六百之數,合為一元,又分五小境界,稱為“九五之難”,分別對應:元,會,運,世,年。真元從奇經八脈開始,運行周天,一個周天稱為一年,三十周為圓滿,彙入十二正經,稱為十二世,然後返歸奇經八脈,再運行三十周,稱為三十運,然後再彙入十二正經,稱為十二會,最終再返歸奇經八脈,合為一元。
這原理很見到,在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之間來回運行,形成一個圓周,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逐漸明悟體內全部穴竅。
不過這其中的玄妙,還在於第一步的奇經八脈,“奇經”是相對於“正經”而言,另行奇道,故曰奇經,功能是調節十二正經,但奇經八脈其實與十二正經對應,也有十二脈,其中有四脈被忽略了。
十二正經是: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陰分為:少陰、陰、太陰,陽分為:少陽、陽、太陽,對應陰陽三係,四肢手腳,合為十二。
奇經八脈也是四對,任與督,衝與帶,陰橋與陽橋,陰維與陽維,這對應了陰與陽,但陰陽之間其實還有一脈,這是被忽略了。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太極圖的白黑魚,其實黑白太極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黑為吸收,白為釋放,白魚中間有一個黑點吸收,黑魚中間有一個白點釋放,而釋放與吸收之間有一條通道,但在平麵圖上,描述不出這種動態的變化,因此才有黑白二色代替,卻一直被人們忽略。
奇經八脈也是如此,陰陽之間的變化,四對奇經就隱含四脈,這其實就主控元氣的轉化,從攝入的物質,轉化為能量,這個動態的過程,因為不好直接描述,故而被忽略。
武空明在碑文裏論述的這四條經脈,合為奇經十二脈,對應十二地支,上應十位天幹變化,合為一甲子六十之數,六十又分陰陽,一穴雙竅,也就是三十個雙.穴。
穴竅有單.穴與雙.穴之分,天人四重的五小境界,第一小境的三十年,實質是指這三十個雙.穴,真元流通組成一個小周天,然後增強十二正經,而十二正經增強了,真元更上一層樓,再進一步返歸強化奇經八脈,然後又是十二正經,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鍛煉加強,最終開始明悟所有穴竅。
“原來如此,奇經八脈還隱含四脈,果然玄妙不凡!”
張昊看完了玉碑心得,大有感悟,繼續往下看,是武空明修習穴竅的具體方法,張昊揣摩了幾遍,當即就盤膝坐下,嚐試著修練。
然而他這一嚐試,體內頓時一股異樣的感覺,張昊當即一愣,接著就嚇了一跳:“這是怎麼回事,我的穴竅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