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四重的心得在那邊,旁邊就是三十三天的見聞書籍,以及羽化仙族的書籍抄錄,其餘是收藏的其它文獻,屬於神州天,可以直接跳過。”
明鸞指著玉碑,給張昊介紹著情況,她和九爺已經在這裏看了一圈。
“跳過也好,這裏的文獻太多,有空了在全部過一遍,現在先看重點部分。”張昊說著,他現在急需了解三十三天,還有天人四重的心得,記下這些記載,萬一要越界逃難,心裏也有個底子。
“昊哥哥你先看著,我去主持陣法了。”明鸞回去主持周天陣,監視著周天虛空的變化,隻要上界有人下凡,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
張昊一個人進入藏經地,旁邊第一塊玉碑是武空明自己的著書,字跡全是用的篆文,足足寫了幾萬字,記載了神州天的古史,這可是不讀的文獻,張昊仔細的觀閱,大概內容是:
從萬年前的封神統治末期,上古造物,妖魔鬼怪猖獗,長達四五千年的混亂,直到五六千年前的炎黃時期,混亂逐漸平息,但天神之間的亂鬥,打得天崩地裂,大地支離破碎,自然災害頻發,上界開始治理,首先是整合混亂的殘局,天神下凡,幫助人界統一,黃帝聯合炎帝,戰敗蚩尤,形成了華族,然後治理災害,大禹治水等等,開啟了華族五千年文明。
殘局收拾完了,隨後就關閉了三十三天的通道,不周山也就荒廢了。
與王屋洞天不同,王屋洞天在曆代皆有仙人居住,但不周山位居南極,間隔著汪洋大海,還有惡劣的自然環境,除了大羅天人,再無凡人能抵達此地,逐漸就成了一個傳說,甚至無人知道南極還有一片冰封大地,直到武空明找到此地。
不過在先秦時期之前,三十三天之間還頗有聯係,文明教化,教派傳道,神遊太虛等等,道家莊子書寫的《逍遙遊》等篇章,被後世認為是豐富的現象力,其實是神遊三十三天的見聞,其中記載的鯤鵬,這就是羽化仙族。
玉碑還敘述了一些上界轉世下凡的聖人,除了神遊太虛的交流,聖人為了傳播道統,雖然通道關閉,肉身不能下界,卻以大無畏的精神,犧牲肉身,靈性轉世,老.子、孔子、釋迦摩尼等等,但這轉世的說法,隻是武空明的推測,已經不能查證。
先秦時期之後,三十三天的格局穩固,推行無為而治,聯係也越來越少,確實的說,在道家體係下的各大地界,跟隨昆侖的引導,幾乎徹斷絕了聯係,完全自由發展。
玉碑還籠統的描述了三十三天之間的關係,主要奉為三大係,一係是以道家為基礎的三清天,發展得最好,格局統一,人文鼎盛,尊奉三清,也尊奉昆侖大羅天。
另一係是以佛派理念為基礎的須彌天,內部的小派係分化嚴重,但自身主張苦修,各執一見,卻也相安無事,與三清天的關係也頗為親近。
還有一係是在上古混亂後殘餘的封神勢力,以眾神教團為首,與創界天對立,雙方一直爭鬥,至今還沒停息,牽係在一起的各個地界,全是一片混亂,人文落後,迷信成風,教派之間戰亂不休,妖魔鬼怪也趁機聚集。
上界的格局,也直接影響到神州天的曆史,如武空明所言,神州天就是一個上界的縮影,從派係來說,歸屬於三清天,在古代,神州天是以天朝為人文中心,其餘皆被驅趕遠離了天朝大地。
碑文的最後記載了近代史,天朝沒落,人文中心西移,但確實的說,並非天朝沒落,而是西方崛起,領導了神州天的文明革新,走上一條最獨特的道路,步入了現代文明。
武空明對現代文明寫了很多感慨,其中提到了核武器威脅的世界末日,以及地球人的求知欲,科學打破了太多的禁忌,人口超負荷,環境破壞,大地靈脈枯竭,資源匱乏,基因工程的危機等諸多問題,以此把神州天的曆史,從上古到現代,整個發展變化都概述了一遍。
如果現代文明走向衰敗,以待後世來人,觀看此碑,明白前因後果。
張昊也忍不住感慨,武空明作書,概述人文古史,文明變遷,上至三十三天,下至現代社會問題,全部囊括其中,確實是有一股神州天主的氣概。
看完了這碑文,其它碑文就直接跳過了,張昊去了三十三天文獻的區域,然而就在他經過一塊玉碑時,眼睛餘光瞟到一個篆刻的印章圖案。
“咦?這裏怎麼有個龍篆的印章!”
張昊略微一愣,心裏閃過一絲念頭,這龍篆印章,與他自創的龍篆不謀而合,趕緊停下腳步定睛一看,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印章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