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談妥,兩人收回了念頭,趙冰彥當即就聯係了圈子裏的人,作為一個有個特科背景的身份,混情報也有一個圈子。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駐地裏就響起了士兵訓練的號子聲,大家都早起晨練,氣氛非常好,充滿了蓬勃生機,有著集體生活的陽光氛圍。
張昊就沒跟去晨練了,一個人在宿舍外自己練著。
對了,還有李常順,他也沒跟去,見張昊在練拳,又跟張昊請教了一番,張昊本著學習的態度,也請教著八極拳和劈掛拳,兩人算是相互交流。
張昊以前沒仔細問趙冰彥,現在與李常順交流閑聊,張昊才知道李常順是大有來頭,原來是李書文那一脈的嫡傳。
李書文是近代武術界的大宗師,號稱“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
傳聞李書文在屋裏練武,氣勁可以把窗戶震破,至少是抱丹入道,練成了先天罡氣,但具體境界如何,武術圈裏就不清楚了,畢竟修為到了這境界,一般人接觸不到了,即便是接觸到了,那也看不懂其中玄機。
而八極拳這一派,在武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或許普通人不知道,李書文有弟子眾多,其中有三大弟子最厲害,分別做過了末代皇帝溥儀的侍衛,民國蔣校長的警衛,以及太祖的警衛,可謂是三朝禦前親衛。
當然,這也由此可見,一門之中.出了三朝人物,其中關係也是千絲萬縷。
“祖師爺隻活了七十二歲,拳術達至抱丹入道,但不精通養生之術,辟穀隻有初窺,一生多番打鬥,暗傷積累,折損了壽元。”
李常順的語氣頗為歎息,祖師爺天縱奇才,一代宗師大家,不過養生辟穀之道,卻不是隻練拳就能修成,然而前人開路,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正是因為祖師爺的際遇,李常順在練拳之外,也專心研習內家丹法的養生之術,這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其實辟穀之術對於張昊來說很輕鬆,因為張昊的專業就研習這路子,進入辟穀後就一步登天,暢通無阻,修練至圓滿,又直接跨入肉靈合一,達至圓滿無漏,但這其中大有玄妙,有很多學問道理。
然而對於一般練家子來說,哪裏懂什麼辟穀養生,拳術隻到化勁上層的練髓,這就是最高境界了,後麵頂多再進一步抱丹入道,再往後就完全不會了。
“隻是可惜,如今已不是當初的年代了,三派內家拳也沒落了,我為八極劈掛補上了內家拳理,但已無用武之地。”
李常順唏噓不已,近代拳術的黃金階段,猶如回光返照一般,現在時代變了,匹夫拳腳之勇已被淘汰,他空有誌向著書立說,整理出八極拳的內家拳理,卻已沒有了用武之地。
“嗬嗬,李前輩何必悲歎,咱們現在在龍衛,不就是神級強者麼?更何況修行超脫,這是性命根本的升華,比什麼都來得實在。”
張昊笑了笑,對前輩人物還是很尊敬的。
“哈哈,張真人說得也對,我今年八十歲了,辟穀洗髓,返老還童,活得像四十歲,這才是實在,還有一身神通功夫,槍炮也不怕。”
李常順大笑,性情豪爽,但也感慨不已,一轉眼他都八十歲了,估計還能活個三四十歲吧,體能也修養得很好,現在還一點沒下滑,隻可惜一直沒找到傳人,後繼無人啊。
“李前輩,那個孫梁也是八極拳的傳人,我看他品行挺不錯,練髓換血,真意與勁相合,隻差最後一步返虛抱丹了,何不收為弟子。”
張昊說著,一眼就看出了李常順有意尋找傳人,他順手撮合一下,能多延續一個傳承這也是好事,同時還能得到李常順的好感,這對他在龍衛立足非常有利。
“這小子是個好苗子,不瞞張真人你,其實我早有此意,留心他很久了,平常也指點一二,但仙凡有別,他的凡心牽掛,不能抱丹入道。”李常順搖了搖頭,語氣很惋惜。
聞言,張昊也是默然,以他的眼力,當然看出孫梁的狀態,已經三十歲出頭了,逐漸過了血氣方剛的年齡,少了一份衝勁,又有家庭孩子,心態習慣了平常生活,不可能再有意誌一心修練追求超脫,神魂欠缺了剛性。
如果孫梁再等幾年退伍轉職了,脫離了軍隊的鐵血氛圍,意誌一旦鬆懈,立刻就會境界倒退,如果再有一些社會交往的吃喝應酬,估計連化勁都保不住。
“李前輩,我倒是有辦法,可以幫他鞏固意誌。”張昊心思轉得飛快,立刻有了對策。
“什麼?張真人你有辦法,此話當真!”
一聽這話,李常順眼睛一亮,連忙詢問,若能讓孫梁斷了凡心,必定可以抱丹入道,延續八極拳一脈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