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魔神的圖騰,好是詭異,三頭八臂,身披鱗甲,腳踏異獸,耳掛青蛇,古書裏不曾描繪過這種魔神的模樣。”
張昊有些驚訝,這洞裏通向的石窟,還以為是一處古代遺址,不過仔細一看,貌似年代不遠,篆刻的手法近似於唐代時期的佛教石窟,不過沒有佛像,全是些異獸和魔神,並且篆刻得很隨意,還有一些圖騰是用木炭畫成,就像是閑得無聊,隨手為之消遣興趣,說白了就跟玩塗鴉似的。
而這石窟的地勢,應該是一處自然形成的天坑,地下河侵蝕了岩層,後來水位線下降,地下河消失了,上麵塌陷,就成了這天坑,再加以開鑿,也就成了石窟。
如今這石窟內已經長滿藤蔓植物,石窟的壁畫圖騰大多風化了,隻有這石壁上巨大的魔神圖騰最為顯眼。
“應該是有巫人在此修行,華山上也篆刻了很多東西,都是閑得著解悶。”柯九說道,他當初在華山也做過這事,呆在深山老林,打發時間,也就對此不陌生。
“如此說來就對了。”張昊若有所思,說道:“這一帶佛教盛行,密宗佛教,大乘佛教,上部佛教,三大派係皆有交集,三頭八臂正好就是佛教菩薩,《法苑珠林》第九卷曰,修羅道者,三頭八臂也,而此地又臨近緬甸泰國等地,有巫教傳承,兩者結合就成了這魔神的形象。”
或許普通人隻知道三頭六臂,其實這是後世之人的杜撰,三頭八臂才是正宗神魔,而山海經裏有類似形象的神魔,或是一頭三身,或是一身三頭,或是一頭三麵。
並且身披鱗甲,腳踏異獸,以蛇為耳環,這是典型的山海經裏描述神魔的形象,例如祝融,身披紅鱗,腳踏火龍,耳穿火蛇。
值得一提的是,以蛇為耳環,這事頗為稀奇,張昊以前閱讀過不少奇聞異事的書籍,還真就有這事,而他至少知道有兩種蛇耳環,都是活蛇,體形很小,一種名叫香蛇,另一種名叫銀槍蛇。
香蛇,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能散發香味的蛇,香蛇非常奇特,生命力非常強,被做成耳環後逐漸虛脫,香味消散,放生回去,還能快速的恢複,可以再次做耳環。
銀槍蛇,這是一種毒蛇,通體為銀色,很漂亮,被抓到後拔去毒牙,做成耳光,可以戴幾天,蛇死後就換新的。
張昊以前都是看的書,但這次遇到蛇巫,他也算是大開眼界,果真是有蛇耳環,那麼就驗證了山海經裏的描述,或許山海經裏有很多誇張的地方,但至少還算靠譜。
“搜尋一下,看這裏有沒有寶物。”柯九說道。
“嗬嗬,既然有人在此修行,多多少少留了些東西吧。”張昊笑了笑,趕緊仔細的查看。
果然,此地有寶物,張昊還沒走幾步,立刻感應到了玉石的靈氣,在旁邊的一處山洞裏,洞口垂掛著藤蔓,非常隱秘,若不是察覺到靈氣,幾乎就忽略了這裏。
張昊用小刀割去了藤蔓,進入洞裏一看,是一處人工開鑿的山洞,然而洞裏的景象,張昊卻是嚇了一跳,隻見滿地都是屍體,屍體已經被風幹成了枯屍,死狀淒慘,已經死了有些年代了,枯屍腐朽,有黑斑的痕跡,顯然是中毒而亡。
“小心有毒,巫人最擅長玩弄這些東西。”柯九提醒說道。
“此地屍體淤積,但並無陰司之氣,石窟內風水流通,年代久遠,再厲害的毒也被吹散了,否知植物長不進來,而植物的枝葉皆無異狀,不用太擔心。”張昊把情況推測了七七八八,如果此地有異物,植株和風水也必然有異。
進去查看,張昊直尋靈氣的根源,不由得眼前驚喜,竟然是一大堆靈玉,並且全是上品,其中還有三塊上上品,而靈玉堆砌成石階,石階上又鋪墊了草物,一具枯屍坐在其上。
“這枯屍就是在此修行的巫人,坐化圓寂,還毒殺了這多人陪葬。”
張昊略微皺眉,巫人迷信的這一套,實在太過凶殘,與道家仙人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抬手一揮,一股罡風掀起,枯屍早已腐朽,隻剩下一個形殼而已,強風一吹就碎成了灰渣,張昊兩人上前去,查看有什麼寶物。
那三塊上上之品的靈玉,皆是已經雕琢成形的玉器,一塊是玉璜,一塊是玉管,還有一件金絲穿成的玉串。
張昊跟著宋靜怡學了那麼久,也算是半個古史學者,認識這三件玉器,是夏商周時期巫師佩戴的禮器,而玉璜也是六玉禮器之一,出自《周禮》記載的“六器禮天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