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徒子徒孫一大堆,開枝散葉,有家傳,也有外傳,算得上是門人興旺。
張昊回過神來,問道:“他們也入了聖道?”
“聖道既是麻衣,入不入都一樣,而聖道的宗旨就振興道統,延續香火,讓大家混個飽飯,有個好名聲,我這群徒子徒孫,安穩傳承本業,何須趟渾水。”
陸子旭笑了笑,為了振興道統,他也算有兩手準備,一邊加入聖道,一邊收徒子徒孫,但想到聖道,陸子旭又忍不住歎氣:“罷了,現在也好,世道太平,聖道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輩傳人,當恪守本業,安居修行。”
“是,謹遵師命。”眾人齊聲應和。
張昊見狀,心裏對這便宜師兄也充滿了敬佩,謹記傳承,不忘香火,費盡心力與天鬥,與人鬥,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人存在,炎黃子孫才得以代代相傳,五千年文明延續,生生不息。
“師兄說得好,我輩中人,恪守本業,居世俗,食煙火,安樂業,修大道。”
張昊迎合稱好喊口號,手裏也沒閑著,把禮品給收了,這可都是稀世珍貴的玩意兒,轉手就遞給了旁邊的宋靜怡,宋靜怡接過來,沒好氣的白了一眼,鄙視張昊這心安理得收禮的模樣,張昊卻是笑樂了。
而徒子徒孫們聽著張祖師的話,連忙應聲:“謹遵師祖訓誡。”
張昊受寵若驚,被這多人供著,他隨便支個聲,就是一大群人響應,這感覺這特麼的爽啊,但也不能太擺架子了,比較他還年輕,這群人都比他年長,連忙說:“大家別這麼拘謹刻板,隨意就好,嗬嗬。”
“對了,這三位師侄退了,是退隱還是退居?”張昊詢問。
“退居。”陸子旭笑了笑,內行人就不打馬虎眼了。
張昊聞言,也笑了笑,他們這一行,所謂的退了,其實大有學問,一般的退隱,隻是指不開門接生意了,與同行沒了競爭,也就不沾恩怨,並不是躲到深山老林,通常都是賺過了,安享富貴。
不過這退了,又有真退與假退之分,真退是真的不接生意了,假退卻是以退為進,表麵關門回家了,其實是抬高自己的身價地位,不接小生意,專門在家等著別人來求,自古以來,很多人都玩這一招,例如薑太公,河邊垂釣,願者上鉤,再例如諸葛亮,明麵上隱居臥龍崗,其實是等人來求。
難怪這三個徒弟出手闊綽,送禮都是稀世珍品,顯然賺了豐厚家底。
而這一番送禮,也讓旁邊的唐家兄弟和吳老爺子有些尷尬,原本來得匆忙,沒準備什麼好禮,來了才知道遇上了張仙人的大喜事,修行圓滿,開門慶賀,他們受了恩惠,還在道觀打擾做客,還有之前的誤會得罪,如果不送點什麼,豈不是顯得他們不懂禮數。
但現在準備也來不及了,隻得先記下,事後再商量了。
陸子旭的三個徒弟送完禮,徒孫們又一一上前道賀送禮,全是名貴貨,
陸子旭一個一個的介紹,七個徒孫,都是四五十歲的人,煉精化氣的境界,其中排行第五的徒孫,名叫梁榮光,是大徒弟謝繼杭的二弟子,已達煉氣化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道行也最深,擅長陰陽術,這也是陸子旭門下最得意的弟子。
修道這行業,講究天賦,陸子旭的三個徒弟,雖然丹法修養都是煉氣化神,但道行並不高,主要以風水相術為業,其餘弟子也大多是風水相術為業,另外幾個修習辟邪化煞,專接做道場的生意,還有幾個是吃人飯,專接冥事生意。
至於下麵的曾徒孫,十六個,都才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剛出道不久,幾乎都在養精固基這一層打圈,如今這社會,年輕人不夠沉穩,仰仗著師輩們的名望,完全不愁沒生意,雖然也不算是荒廢,但終究有些平庸,或許磨練到上了年齡,修養才會慢慢的提升。
不過話又說回來,玄門修行,本就太過玄虛,一般人不明白其中精妙,隻得慢慢的磨,所以這一途有所建樹的人,很難見到年輕的。
但相反,真正在這一途有大成就之輩,卻又偏偏是年輕人,張三豐、王重陽等,皆是年輕時就得證了丹道,並且抱丹也很快,例如王重陽,出家三年就抱丹了。
當然,張昊從開竅到抱丹,隻用了一年時間,明悟其中玄機,身體力行,持之以恒,幾乎是水到渠成,道法自然。
就在張昊一一收禮的時候,院子裏風鈴變化,張昊望了一眼,心有所感,紫氣東來,眾星環繞,人心所向,實在貴不可言,這是柳家來了,另外還有好多人。
張昊心裏大喜,他這是要收禮到手軟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