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過往今昔(2 / 2)

張昊也點了一個砂鍋餃子,然後又點了一個砂鍋餃子,還有砂鍋丸子,砂鍋米線,砂鍋肉片,一共點了五個。

“我最近胃口好,吃得多。”張昊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確實食量大。

“胃口好也吃不了這麼多啊,吃不完浪費了。”宋靜怡沒好氣的說道,剛才還以為這家夥怕她花錢,轉眼開始浪費了。

等了一會兒,砂鍋煮好了,端上桌子,鍋裏還在咕嚕咕嚕的沸騰,這是砂鍋的特點,保溫好,傳熱均衡,湯料與食物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相互入味,因此味道上乘。

張昊胃口大好,一陣狼吞虎咽,連湯都喝得幹幹淨淨,一人頂三個壯漢的食量,五個砂鍋也吃了大半飽,如果再加把勁,估計還能吃下三個。

不過撐得太飽了,對身體也不好,張昊現在認真修道,非常注重養生。

宋靜怡驚呆了,這家夥還真的吃完了,而見到這一幕,宋靜怡又忍不住心疼,張昊這麼窮,還吃這麼多,日子一定過得不容易。

“對了,你寫的對聯和門神,多少錢一幅?要過來年了,家家戶戶都得貼一下,才有過年的氣氛,我也買幾幅,給家裏的親戚朋送去。”宋靜怡問道,心裏想著幫一把張昊。

“嗬嗬,老師想要,隨便拿就是了,怎麼能收錢呢。”

張昊一臉慷慨的笑,送幾幅對聯門神不算什麼,這東西根本不值錢,最重要的是搞好關係,或許下次又請他吃飯,他得多吃點不虧。

“等我回去弄好了,給老師送幾幅到城裏來。”

見張昊不願收錢,宋靜怡也無奈,想給張昊一些經濟上的幫助,又怕傷了張昊的自尊,畢竟男人都要麵子,還是等過完年,給張昊找一個正式的工作。

“這樣吧,你送過來太麻煩了,改天我去到你家裏拿。”

宋靜怡婉柔一笑,心想大過年的,張昊一個人孤苦無依,她到時候去張昊家,給張昊買點年貨什麼的,也好有個過年的樣子。

出了砂鍋館子,宋靜怡今天是星期天,沒上課,說是過年了,車站太擠,她開車送張昊回去。

張昊當然樂意了,有高檔小車坐,誰還吃飽了撐著去車站擠車,很是無恥的答應。

宋靜怡送他到了城南鎮,他倒是想下車了,自己走小公路回鄉下,不過宋靜怡非要繼續送他,他也隻得勉為其難的接受,硬是把他送到了村裏。

不過鄉下小公路的泥土多,宋靜怡回去得洗車了,張昊心裏挺感動。

第二天,張昊開始忙正事了。

寫對聯很簡單,把紙張裁好,磨墨,書寫,過年的對聯,主要寫吉祥如意的對子。

張昊的文才很好,練得一手好字,從小就跟師父學這些手藝,做起來熟能生巧,一天寫了幾百幅對聯。

畫門神比較麻煩一下,準確的說,門神不是畫的,而是印刷的。

首先,調製顏料,取材皆是山坡上的各種植物或野花,搗碎,過濾,提煉自然色素。

然後,去山坡上砍樹,削木塊,排版雕刻。

最後,把色素塗在刻板上,鋪上紙張,碾壓,圖案就印好了。

民間信奉的門神有很多,關羽、張飛、秦瓊、程咬金等等,曆史確有其人,經過文藝手法的加工,以戲曲、說書、小說等,在民間廣為流傳,又在流傳中不斷被神化,賦予更多的道義和象征,最終成為人們供奉的神靈。

古人的傳統信仰非常淳樸,但到了近代,傳統文化的流失,科學觀念的衝擊,讓天朝的絕大多數人沒有了信仰,以至於現代生活空前富裕,人們反而過得不開心了,而關羽、張飛等傳統神靈,也逐漸失去了光彩。

新版的三國演義,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都被拍成了凡人,意圖貼近曆史,卻又按照原著裏的劇情進行,而原著隻是小說,小說不是曆史,以至於自相矛盾,人不像人,神不像神。

其實這也是現代道教的尷尬,道教的理論體係早已根深蒂固,但道教源遠流長,集大成者層出不窮,一代一代的積累,對玄學的研究,深入本質,卻恍然發現,鬼怪玄說並不存在,與自身信奉的理念相矛盾。

例如相術,《麻衣神相》被奉為相術之集大成者,然而普通人並不知道,在《麻衣神相》問世之前,相術一脈十分新旺,相人、相女、相馬、相劍、相玉等等,“相師”是一個專門的行業,但《麻衣神相》問世之後,徹底揭示了相術的本質,沒有了神秘感,相師一脈反而逐漸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