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騰原來帶兵去前去攻打南鄭,現如今又如何到了這裏,原來李騰帶兵前往南鄭,早已是和陳宮約好的事情,不過虛張聲勢,大軍行至半路,李騰遣大將宋召,守衛營寨,自帶三千輕騎,突然襲擊城固背後,那張衛隻管防禦前方陳宮,卻並未注意李騰自後方而來,因此中計,被李騰攻破城池,張衛亦是落了個身死無生。李騰奪下城固,自是出榜安民,恢複集市,卻是不在話下。
此時李騰,陳宮,昌奇,諸葛鵬,諸葛嘯等人分列而坐,地上被士兵押著,跪著兩人,正是被生擒的閻圃,閻芝二人,李騰欠身向前,問道:“如今城池已破,我大將顏良,文醜,宋召等人已經前往南鄭,南鄭攻破之時,指日可待。張魯之地,即將盡數被我所取,你二人今日可願降否?”
閻圃仰天長歎之聲,乃道:“無能之君,我雖盡力輔佐,亦是不能所成大器,我兄弟二人今日既然被將軍所擒,願意歸降將軍。”言罷,便拜倒在地,那閻芝見得閻圃已經歸降李騰,亦是拜倒在地,李騰聞之大喜,乃封閻圃為漢中太守,閻圃為漢中校尉,各司其職,自是不在話下。
城固事情一切準備妥當,李騰留下閻芝,閻圃守衛城固,自帶陳宮,昌奇,諸葛鵬,諸葛嘯,呂曠,呂翔等盡數往南鄭而去。李騰一路前行,路上所遇張魯所派人馬,莫不望風而逃,李騰來至南鄭城外,正好於從小路而出的顏良撞在一起,遂兩軍兵合一處,距離城外三十裏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李騰引軍前來攻打南鄭,早有探馬得到消息,奔回南鄭,見了張魯拜倒在地,道:“稟報主公,李騰攻破城固,張衛將軍戰死沙場,閻圃,閻芝盡數投降李騰,現今引大軍往南鄭而來,距離南鄭城三十裏處安營紮寨。”
張魯聞之大驚失色,渾身發抖,手不能動,口不能言,過的一程,方才鎮定下來,仰天哭道:“想我漢中竟然遭此大禍,我等命將休矣。”
旁邊謀士楊鬆道:“主公,連日征戰,軍師必然疲乏,況且南鄭城內尚有四萬人馬,李騰定然不能攻破,李騰自長安而來,途徑子午穀,子午穀內道路難以行走,曠以時日,等到李騰糧草不繼,退去之時,我軍再以虎狼之師前往追趕,必然大破李騰,所丟土地,必然失而複得。”
張魯聞之心中大喜,乃執楊鬆之手,說道:“進入若非先生之言,幾乎誤了我南鄭百姓性命。”言罷,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隻是我南鄭現今並無大將,倘若李騰前來攻城,又如何防守?”
楊鬆笑道:“主公莫急,我自知曉一人,武力甚是勇猛,必然可敵李騰之威。”
張魯急忙問道:“先生所說何人,快快說來?”
楊鬆乃道:“此乃虎門校尉梁典是也,其弟梁就原來本事陽平關守衛,不想被顏良,文醜詐開城門,以至失了陽平關。”
張魯雖然知曉陽平關已失,但是卻不知道陽平關所失乃是楊鬆之弟,詐開關口,卻並非顏良,文醜二人,張魯若是知曉此事,必然讓那楊鬆身首異處。張魯聽聞楊鬆方才之言,伸手拍了一下腦袋,突然笑道:“若非先生提醒,幾乎忘卻。”言罷,又衝門外喊道:“快去將虎門校尉梁典將軍請來。”
門外守衛聽聞張魯之命,自是不敢怠慢,急忙跑了去,去請梁典,過了一程,張魯隻見廳堂之中,闖進一人,生的身高九尺,體大膀圓,虎背熊腰,甚是威武,那人見過張魯,拜下之後,拱手道:“屬下梁典拜見主公。”
張魯連忙梁典起身說話,並且讓梁典坐下,方才說道:“今日李騰帶領大兵前來攻打我南鄭城,城中將領盡數被李騰所殺,今番我欲拜你為守城大將,總督城中人馬,抵抗李騰,不知梁典將軍可曾願意?”
梁典不過剛剛坐下,便張魯如此之說,心中自是微微一驚,趕緊起身,又複拜倒在地,說道:“李騰於我有殺弟之仇,焉能不報,況且主公以如此大事重托於我,梁典必定以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張魯聞之大喜,便將城中人馬兵符交給梁典,梁典接過之後,又是拜謝一番。
第二日方早,李騰留下陳宮,昌奇,呂曠,呂翔,楊任,楊柏等人守衛營寨,自帶顏良,文醜,宋召,諸葛鵬,諸葛嘯等人及五千人馬前去攻打南鄭,大軍一路前行,來至南鄭城下,擺開陣勢,早有守城士兵發現李騰前來,趕忙跑去報知張魯,張魯調遣人馬,派梁典為主將出城迎戰,梁典應允,帶兵而出,擺開陣勢,同李騰相對。梁典見得李騰,頓時大怒,雙腳猛夾馬腹,舞刀來至陣前,刀指李騰放聲罵道:“李騰匹夫,殺死我弟,我今日定然要將軍斬於馬下,為我弟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