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三章 深夜之亂(1 / 2)

審配聲道:“李騰帶軍前往上黨,此時朝歌必然空虛,若是主公能派一輕騎奔襲朝歌,則朝歌可破,便是斷了李騰歸路,主公再發兵征討壺關,牧野,河內等城池,則李騰可破矣。”

話音落地班部之中一人又起身道:“主公不可。”眾人視之,乃謀士逢紀也,袁紹問道:“何意?”

逢紀道:“近聞鎮守朝歌者乃是高覽,張合二將,此二人武藝高強,皆非常之人,又有田豐,沮授為輔,恐為攻之不利。”

袁紹愁苦道:“若是這般,又該如何是好?”

逢紀道:“所為擒賊先擒王,若是要滅除李騰,隻要將李騰一人拿住,其餘人等盡皆潰散矣。依我隻見,主公不如發兵攻打壺關,在於通往朝歌路上設下埋伏,倘若高覽,張合前來救援,便以伏兵擊之,則其必然恐懼主公之威,而不敢行進也,若破壺關,則派重兵把守,將李騰之軍一分為二,再緩圖之,則為上策。”

袁紹聽後大喜,正欲要吩咐往壺關發兵,審配連忙說道:“壺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何能夠輕易奪取?”

逢紀道:“聞聽李騰乃從小路而行,繞至壺關背後,我等亦從小路行進,則壺關易破耳。”

審配連忙說道:“李騰既然從小路奪取壺關,此路焉能再無防禦,倘若久攻壺關不下,中原曹操對河北之地一向虎視眈眈,還望主公三思而後行之。”

逢紀笑道:“劉備在汝南之地聚得劉辟,龔都數萬之中,曹操大軍早已前去鎮壓,何來兵馬前來犯我境界,倘若此番滅除李騰,我等再無後顧之憂,正好和曹操決一死戰。”

審配還欲再說,卻被袁紹生生打斷,喝退審配之後,袁紹道:“元圖之言甚好,傳令下去,命大將焦觸,嚴敬領兵五千往壺關為前站,打探消息,我自令大軍從後而來。”

各自散去之後,焦觸,嚴敬帶兵現行,袁紹遂致書於青州袁譚,幽州袁熙,令其派兵前來冀州,共討李騰。不二日,袁譚遣人從青州送來兩萬人馬,袁熙遣人從幽州送來三萬人馬,袁紹又在冀州舉得二萬烏合之眾,三州之兵共有七萬,袁紹詐稱十萬,往壺關進發,留下袁尚鎮守冀州。

袁紹大軍行至數日,到了壺關,焦觸,張南早已在壺關十裏外按下營寨等候,袁紹便將這數萬大軍坐落於此。

沮授,田豐,張合,高覽等在朝歌早已得到消息,見得袁紹此番來勢洶洶,連忙聚眾商議對策,張合道:“袁紹聚三州之兵,得十萬之眾,壺關不管數千人馬,如何能敵,不如我帶兵前往壺關救援?”

田豐笑道:“袁紹連年戰敗,國庫空虛,兵力乏虧,此番前來十萬兵馬,必然乃是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沮授道:“雖為烏合之眾,卻也數量繁多,況且袁紹又有審配,逢紀之謀,尚有焦觸,嚴敬之勇,我等也是不得不防啊。”

高覽道:“主公正圍攻上黨,軍情緊急,倘若放棄,豈不是空耗財物,白費軍力嗎?我看還是我等帶兵前去助陣的好。”

沮授思索一番,阻攔道:“將軍莫急,我已有良策矣。”

眾人連忙上前問道:“有何良策?”

沮授道:“如此,如此,便可大破袁紹。”眾人盡數言說此計甚好。遂沮授按兵不動,隻派人馬往壺關前打探消息,探馬回報,袁紹乃於壺關外二十裏安營紮寨,沮授思索一番,遂令探馬再行打探,依舊按兵不動。

再說袁紹大軍行至壺關外二十裏按下營寨,遂派人前往壺關旁山林之處尋找小路,奈何一連數日,因山上草木茂盛,遍地荊棘,始終尋不得正確道路,欲往壺關外捉取往來百姓,奈何百姓見到袁紹軍來,早已跑的沒了蹤影,袁紹不禁大怒,於營寨中大發脾氣,指著逢紀道:“都是你的好計策,我軍氣盛而來,卻不得其法,現在又該如何為之啊?”

逢紀連忙拜倒在地,撩起袖子,擦了擦頭上虛汗,連忙道:“主公可暫且再等候數日,定然尋得那同往關內的小路。”

袁紹一腳踢翻身前案幾,道:“等,等,等,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糧草數量非常之多,若是等的我軍糧草用盡,還如何打仗。”

逢紀也是未曾料到有如此這般情況,唯恐袁紹將他推出斬首,連忙跪倒在地附和道:“是,是,是,主公之言甚是。”

袁紹遂下令道:“吩咐下去,明日我自帶兵前往壺關搦戰。”逢紀拱手領命,袁紹見逢紀還仍舊跪在地上,心中的火氣又大了幾分,道:“難道還讓我扶你不成。”逢紀吃了一驚,連忙站起身來,連滾帶爬,去了大帳,吩咐營中各將,袁紹起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