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三章 烏巢風波(5)(2 / 2)

許攸不屑的看了一眼郭圖道:“官渡乃許昌咽喉之地,曹操老謀深算,手下謀士智慧超群,焉能不知此等道理,倘若主公舉兵攻打,曹操必然死命防守,若是久攻不下,必然有損士氣,渙散軍心,依我之見,曹操此時重在防禦官渡,則許昌必然空虛,若是主公能夠分一兵而襲許都,獻帝可得矣,曹操見後院起火必然回兵而救,此時主公再以強兵擊之,則曹操必然大敗,豫州,兗州,徐州等地,必然盡落主公之後,繼而掃平劉表,劉璋,孫權,馬騰張魯等人,則天下可得,霸業可成也。”

袁紹連忙大笑道:“先生之言,亦是有理。”

許攸剛剛說完,郭圖指著許攸大笑道:“我道你能說出什麼好辦法,原來是此等下三濫之計,許都乃曹操之根本,焉能無兵防守,曹操乃謹慎之人,定然會派重兵防守許昌,如深入敵後,久攻不下,必然被曹操所破,空耗軍力。”

袁紹道:“郭圖先生之言,莫無道理。”

許攸急道:“現在官渡軍情緊急,麵對主公七十萬大軍,曹操巴不得將所有的兵力都放在這裏防守,怎能還有多餘兵力防守許昌?還望主公速速發兵進攻許昌。”

袁紹還未說話,隻見的一名小校進來,手中拿著一封書信,拜倒在地,說道:“主公,武威侯有信件呈上。”

袁紹哼了一聲,道:“賣主通賊之人,焉有麵目傳遞書信於我,若非掃平公孫瓚,剿滅張燕,我早已派人將其斬首,快快毀去,不看。”

李騰派遣的人將這封信傳來袁紹的時候,早就猜到這種情況,便告訴那小校,‘若是主公不看,可說此乃緊急軍情,一戰可破曹操便是。’那傳信小校便將那話,原封不動的告訴給袁紹,袁紹依舊之說不看。

審配起身,將書信從那小校手裏拿過,揮了揮手,吩咐那小校下去,走上前來,遞給袁紹道:“武威侯多戰有功,不但武藝超群,智慧亦是卓越,今日送來信來,主公不可不看。”

袁紹疑惑的看了審配一眼,最終還是從審配手中接過李騰書信,打開一看,信件裏麵所寫內容,和許攸所說分毫不差,亦是讓袁紹分兵襲擊許昌。

自白馬一戰,折了李孚和十萬人馬,袁紹便開始對李騰有所偏見,而且平時又耳聞許攸濫收財物,心中便想到,定然是許攸受了李騰錢財賄賂,才說出這番話來,但是許攸也曾獻過許多計策,袁紹亦是不舍許攸才能。

今日雖然心中有氣,也隻是看了許攸一看,然後將李騰書信撤個粉碎,口中罵道:“李騰竟然說久攻官渡不下,勸我退兵,再做打算。”

審配也不是沒有蠢笨之人,心中知道李騰心中所說定然不是此等意思,遂拱手上前道:“既然大臣各抒己見,依我觀之,許攸之計乃為上策,郭圖之計為中策,李騰之計則為下策,三計亦是可行,許攸之計遂有風險,若是成功,收獲頗豐望主公察之。”

袁紹心中認為李騰,許攸串通一氣,遂不用許攸之計,采納郭圖的意見,道:“郭圖之計甚好,如何不用。”

遂仍舊派高覽,張合領兵二十萬朝曹操營寨再次進發,曹操聞之,親自率兵,帶大將夏侯惇,夏侯淵,許褚,徐晃,張遼領兵五萬前來迎敵。

再說李騰每日在營寨之中,無所事事,隻得操練人馬,這一日,探馬來報,袁紹令高覽,張合領兵二十萬,再次進攻官渡。

李騰心中鬱悶,雖然他已經知道,照這樣下去,袁紹必然會被曹操所敗,這河北四州之地,就盡歸曹操所有,那麼以後想要從曹操手中多地盤,就比在袁紹手中多地盤難度要大了許多,所以李騰才會給袁紹寫那封信。

但是現在看來,袁紹根本就沒有采取李騰意見,分兵襲擊許昌,看袁紹的樣子,似乎是想憑著他那七十萬大軍的絕對優勢和曹操那十數萬人馬硬碰硬的幹,這樣一來,曹操雖然吃虧,但若是堅持下來,必然受益良多。

於是李騰連忙招來陳宮,劉原等商議,李騰言說道:“袁紹派高覽,張合引兵二十萬,再次進攻官渡,想必是想用七十萬大軍的優勢,耗光曹操的人馬。既然我們的計策沒有被曹操所采納,那我等又該如何處置?”